陳錫文:中國農業仍無明顯的規模經濟和規模效應

中新网

text

【亞太日報訊】11月4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今日指出,中國的一些主要農產品價格高于國際市場一大原因是自己農業的競爭力不強。中國的農業迄今為止還沒有能夠真正出現很明顯的規模經濟和規模效應。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解讀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介紹《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等方面情況,并答問。

陳錫文表示,中國的一些主要農產品價格高于國際市場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不可否認有一大原因是自己農業的競爭力不強。中國一共是18億畝耕地,承包的農戶有2.3億戶,每家每戶農民種的地往往是不到10畝,在這樣的情況下決定了農業競爭的基礎競爭力不夠。從這一點來講,中國的農業迄今為止還沒有能夠真正出現很明顯的規模經濟和規模效應。

他指出,通過經營體系創新帶動規模經濟的發展,主要是有兩種形式,一種形式是農民承包土地之后進城打工,就把經營權流轉給別人,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了規模比較大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和一些公司企業經營的農業,規模比較大,效率相對就高,效益就比較好。

此外,有的農民不敢把自己的經營權輕易的放手,采取了拿經營權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農業合作社,大的合作社可能最大規模的有四五萬畝地的,有幾千戶農民參加的,那些地方的農民合作社所使用的農業機械和經營方式,覺得甚至比美國一些最大的農場一點都不差,甚至還要好。

另外,還有一種各地普遍流行的是托管,不是流轉,但是對當地已經形成了一些給農業可以提供很多社會化服務的組織,其中供銷社、農機合作社還有搞經營的社會化合作組織,農民可以進城打工,我來幫你種地,就是你托管,你付成本,按照你的要求給你種,種完了,這個糧食和農產品還是歸你所有,這種形式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目前這兩種方式發展得都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