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位於香港西環七台之青蓮臺上的魯班先師廟。據悉,每年農曆6月13日魯班先師生日的那天,香港所有建築業內人士均會相聚於此舉辦法事慶祝,熱鬧非凡。新華社記者王小旎攝。
(記者王小旎)東西方文化交匯的香港旅遊資源豐富,熱門景點諸如太平山頂、維多利亞港灣、海洋公園、中環及銅鑼灣商圈等向來廣為遊客所知;而近年隨著香港旅遊發展局大力推廣本地特色遊,一些可以多角度體驗香港的“小眾”路線逐漸嶄露頭角。
記者近日便跟隨“活現香港”文化導賞團的創辦人陳智遠遊覽了位於港島西邊的西環一帶,在被譽為“西環三寶”之一的老店祥香茶餐廳內品嘗了地道的蛋撻、奶茶,再拾級而上漫步於西環七台,拜訪隱蔽於山間綠蔭中的魯班先師廟,一窺鬧市中的清幽。
據陳智遠介紹,港鐵西環段在去年底開通之前,鮮有市民及遊人來訪,隨著交通便利起來,這裡也愈發熱鬧。早在70年代,西環路邊擠滿小販攤檔,所謂“三寶”,是指卑路乍街三間經營逾半個世紀的食店,其中,卓記粥店和新中華飯店已結業及轉址,僅留下祥香茶餐廳承載回憶。
沿著山腳的樓梯步行而上,香港西環七台的每個臺都像一個充滿故事的小社區,訴說著七、八十年間的變遷,在香港熱鬧的都市中自成一隅。新華社記者王小旎攝。
祥香茶餐廳開業於1967年,現年70歲的周錫豐是第二代掌櫃,店中的蛋撻、雞尾包和奶茶頗有名氣。周錫豐告訴記者,西環在80年代是工業區,這家店成為工廠工人喝茶聊天的聚集地,現在則多為街坊鄰里光顧,“我們的服務給街坊們的感受像是一家人一樣,在這裡喝杯奶茶、吃個包,可以勾起很多人的回憶。”
陳智遠說,應市區發展需要,西環海邊許多老店近年都改建成超市、酒吧及西餐廳等,遊客可以在這裡感受到新舊融合的景象;而堅尼地城一帶在填海開發之前,房屋多依山而建,在山上開墾用來建屋的平地稱為“臺”,西環七台便是由這樣七個“臺”組成。適逢開發商是詩人李白的粉絲,七台之名都與李白或他的詩相關,如太白臺、青蓮臺、桃李臺及紫蘭臺等。
沿著山腳的樓梯步行而上,每個臺都像一個充滿故事的小社區,訴說著七、八十年間的變遷,在香港熱鬧的都市中自成一隅:矮房子、低窗檐,尋常人家的門前小院擺滿鬱鬱蔥蔥的盆栽。陳智遠說,一處平臺、幾棵老樹,傍晚孩童嬉戲,鄰里納涼,便已繪出舊時的香港風情。
香港西環七台一帶的民宅多為矮房子、低窗檐,尋常人家的門前小院擺滿鬱鬱蔥蔥的盆栽,靜謐祥和。新華社記者王小旎攝。
行至青蓮臺盡頭,一座建於1884年的古廟靜靜地佇立在樹蔭下,這是香港唯一一座供奉“百匠之師”魯班的廟宇。據悉,殖民地時期由於建城築路的需要,會聚了很多工人,大家都想拜祭魯班先師,便齊手修建了這座廟。廟身雖不大,但廟內的設計技藝在當時已屬高超。
陳智遠表示,別看青蓮臺現在清幽,到了每年農曆6月13日魯班先師生日的那天,香港所有建築業內人士均會相聚於此舉辦法事慶祝,熱鬧非凡,附近居民還會給小朋友派發魯班飯,寓意吃過後會變得像魯班一樣聰明。
“(西環)這裡很有香港特色,它不是主流的旅遊路線,但沿途走上兩三個小時,你可以感受到香港的變化,從山邊建屋到填海、從以前被遺忘的角落到現在成為時髦的地方,新舊疊加,給遊客完全不同的體驗,”陳智遠說。
香港旅遊發展局自2012年推出“新旅遊產品發展及經費資助計劃”,以支持那些熱心推動本地特色旅遊的人士,“活現香港”文化導尚團便是項目參與者之一。陳智遠認為,旅遊不應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他更想帶著遊客走入街區,也許是一家面廠或一個印刷廠,讓遊客有機會同店主交流,體驗當地的生活脈絡。
“導賞團創立兩年來,感興趣的遊客越來越多了,” 陳智遠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