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計劃在皎漂(Kyaukpyu)建設一個價值75億美元的深水港口,這引起了民眾對項目價格、條款和戰略動機的憂慮。
要了解中國在緬甸的首要任務,首先要暫時忘記北京參與該國的和平進程,或者重新支持現已暫停工程的39億美元密松大壩,甚至在受當地民眾抗議的的萊比塘銅礦(Letpadaung mine)獲得採礦權。
以上所有都是中國想在緬甸取得的利益:通過位於緬甸西部若開邦的皎漂深水港口進入印度洋的經濟和戰略通道,這是價值100億美元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環節。
但隨著中國的意圖變得更清晰,對一帶一路的顧慮愈來愈多,緬甸高級政府經濟顧問特尼爾(Sean Turnell)最近稱該項目價值75億美元的港口組件為「瘋狂」和「荒誕」。
雖然在皎漂已經完成了部分工程,但中國想像中的大型深水港口十多年後仍然是處於在籌劃階段。
在2015年,國企中信集團收購了皎漂港70%股權,其餘30%歸緬甸政府所有。但要現金拮据的內比都政府支付該項目的份額,經濟學家估計,它需要外借約20億美元,貸款很可能來自中國。
但由於緬甸糟透的人權記錄再次嚇退西方投資者,經濟願景迅速消退了。緬甸現時可能面臨陷入中國所謂的「外交債務陷阱」風險,當這些國家無法償還與一帶一路有關的債務時,會被迫放棄主權讓步。
一個典型例子是七年前建成的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 port)。當斯里蘭卡無力償還中國的貸款時,在2016年達成協議,將該港80%的股份出售予中國國企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由於工會和政黨有反對聲音,中國的股權最終降至70%。儘管該港口被稱為與斯里蘭卡政府的「合資企業」,但現時北京對此戰略設施實施主權控制。
但緬甸這個發展中的小國家現在也必須償還中國的貸款,以支付下列新項目所需的巨額費用:一個新港口、一條連接該港口與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阿貝巴的新鐵路、一個新機場,以及一條從埃塞俄比亞帶來淡水的管道。
同樣,中國在2013年向緬甸提供了近2億美元的貸款,用於從中國購買「農業機械和器具」。但正如一位緬甸經濟學家告訴亞洲時報(
ATimes.com
) :「實際上沒有一元能跨越中緬邊界。所有貸款都必須用來從中國購買設備,但最終結果是沒用的。」
雖然官員們表示正在審查項目的條款和價錢,但考慮到中國在這負債日益增加的國家已有強大的經濟和戰略控制力,目前尚未清楚緬甸政府會否有足充的籌碼或意志脫身。
撰文:評論員Bertil Lintner
原文:
http://www.atimes.com/article/myanmar-risks-falling-into-a-china-debt-trap/
相片:Reuters / Soe Zeya T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