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将失去的欧洲,中国会得到吗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 杨升

特朗普最近结束了他的欧洲之旅,有些人以为开始回归“正常总统”的特朗普会将自己的欧洲之行变成增信释疑之旅,然而事实却是,他与北约、G7其他成员、欧盟甚至是教皇,都因为分歧而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插曲。

特朗普一把推开档了镜头的黑山总统、和马克龙比拼握力、G7领导人合影时打瞌睡、在梵蒂冈被送了一份教皇自己在2015年写的有关保护环境防止气候变化影响的教皇通谕(特朗普明确质疑前任奥巴马签的巴黎气候协定),似乎每一次会晤都透露着美国和欧洲的心越离越远的味道。

不过这并不能让我们做出美欧关系将会遭到本质性破坏的结论,但是特朗普确实给了欧洲一个更加独立、更加自主的借口。

欲擒故纵?特朗普演得一手好戏

很多人都知道特朗普自己出了一本充满“自我感觉良好”气息的《The Art of the Deal》(交易的艺术),这本书早在1987年就出版了。如今入主白宫的他依然延续了他自己所笃信的交易技巧。想想他去欧洲之前的沙特之行吧,沙特的1100亿军购大单说来就来啊,但是人们是否记得去年奥巴马还在位子上时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9·11事件的受害者家属可以起诉沙特政府并寻求赔偿。

说实话钱是小事,沙特不在乎,问题是支持恐怖主义的这顶帽子。美国这一举动的主要支持者是共和党,这也让沙特在外交上和美国出现了巨大裂痕,在大选中给希拉里输送了20%左右的竞选经费,然而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最终赢得了大选,这就让心虚又心慌的沙特不得不再次用钞票做出表示。

特朗普其实还给了沙特另一个掏钱的理由,那就是抛弃奥巴马和伊朗和解的外交遗产,重新把伊朗树立为中东地区的主要对手,也是在这之前,奥巴马领衔的民主党政府解除了对伊朗的制裁。沙特的这个例子反映出一件事,特朗普在要价之前会主动利用原先就存在的或者主动制造一张对方“难以接受的牌”,然后再备好一张让对方“看到利好的牌”,让对方在掏钱时不仅仅觉得是破财消灾,而是买到了实惠。

所以这回要求北约国家掏钱分担更多的防务经费,意图也是如此,先通过贬低北约甚至退出北约来要挟,露出那张“难以接受的牌”。目前来看北约确实无法承受美国撤出的代价(其实美国自己更不可能承受这个代价),但是各国政府如何说服自己的民众增加开支又是一个问题。欧洲各国的领导人需要跟自己的人民说:加钱是因为现实需要而非特朗普要求我们这么做。

这就需要特朗普递上另一张让欧洲“看到利好的牌”,只是目前似乎还没看出来这张牌在哪。俄罗斯是肯定不会配合特朗普去干这种坑自己的傻事的,恐怖分子倒是有可能。况且欧洲的安全问题其实不在防务经费的分担和增减,而是装备兼容性和情报共享。

刚刚发生在英国曼彻斯特的恐袭就出现了这个问题,英媒报道说美国已经事先掌握了关于袭击的相关情报,但是并没有向英国预警,导致袭击最终如期发生。英国反恐情报部门对此非常愤怒,表示以后如果英国掌握了有关针对美国袭击的情报,也不会分享给他们的美国同行。

不过作者也听英国友人说了个“阴谋论”,特朗普政府支持英国脱欧,而因为这次袭击是主张更加严苛移民政策和坚持脱欧的保守党的“血腥礼物”(bloody gift),美国又不希望工党上台,给脱欧增加变数,所以嘛,你懂的。

他想要什么?

特朗普非主流的地方在于他是个“看账本的总统”,别的总统看的是政治利益和战略利益。简单地说,其他美国总统是重视美国的战略利益,钱只是工具,但是特朗普就像看公司财政报表一样看着美国国家财政的收支情况,他想干的是把美国的战略利益变现,然后拿着钱去干他国内的基建大法以及巩固支持基础(取悦军工财团)。

除了把美国对欧洲和北约的影响变成防务经费的分担,还有很多例子:比如把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变成1100亿军购大单、把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通过部署萨德系统变成10亿美元、把美国对边境移民问题的关切变成墨西哥口袋里掏出来的“修墙费”、甚至还想过把自己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变成中国的贸易让步,以及把对台湾当局对美国的幻想变成军售订单。

这些套路有的走通了,有的走不通,有的不太可能走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特朗普确实在全世界范围内拿美国的战略影响力去“变现”。

美欧关系:你们是你们,我们是我们

虽然特朗普的“变现大法”得罪了很多人,但是由于美国的霸主地位,似乎大家都不怎么有立即和美国撕破脸的勇气,要么容忍,要么屈服,要么拖延以待特朗普下台。

北约对于美国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北约的存在让美国的战略前沿向东推进到了俄罗斯鼻子跟前的东欧和扎入中东的土耳其,让美国的军事部署能够有足够的法理依据出现在欧洲和中东。

这些战略延伸不是拿钱可以换来的,是多年的经营和历史原因带来的,特朗普再傻也不可能不明白这点。况且,如果欧洲国家不得不分担更多的防务经费,重新启动那些早已得不到财政支持的军工研发项目,做出更多的武器使欧洲的防务可以自给自足实现独立,那这对于美国而言可比现在继续承担70%的防务经费还要可怕。

G7峰会呈现出美欧之间的三大分歧:气候问题、自由贸易问题、难民问题。 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承认,与以往美国领导人总是试图在G7峰会展现美欧团结的做法不同,特朗普更加重视美国自身的利益,这使得各方要达成一致“更为困难”。

这三个问题中难民问题显得比较次要,欧洲已经习惯了,美国也习惯了,情况再差也能想象,所以问题还继续存在,但是不解决也不会根本性冲击双方的关系。至于气候问题和自由贸易问题,美欧分歧明显,涉及的领域比难民问题要重要一些,几乎每一个欧洲领导人都在劝特朗普回归“正常”,但是特朗普就是反应“冷淡”。

马克龙对待特朗普的态度似乎就是把这特朗普这老兄熬过去,不爽都写在脸上,老子也是刚上任,反正西方民主国家换个脑袋就可以推倒很多东西,被破坏的美欧关系也可以慢慢回归正常,我不如就慢慢等。马克龙5月28日说,自己和特朗普握手时较劲是“故意为之”,而且马克龙解释,这是为了告诉特朗普,自己不会在他面前让步。

默克尔也是把话说得很明白了,她最近在G7峰会后的一个竞选活动表示:“我们完全信赖别人的时代消失了。这一点,我在近几天来的经历感受到了。我们会继续保持和美国、英国的友好关系,但我们欧洲人必须将我们的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默大妈这话已经跟美英划清界线:你们是你们,欧洲是欧洲,老娘对你们非常失望,而且现在老娘看清楚了,靠谁不如靠自己。这跟原来双方标榜的同甘苦,共患难,价值观一致,情同手足的“跨大西洋关系”(Trans-Atlantic Relations)有了很大的区别。

其实特朗普的行为恰恰给了老欧洲(德法意)们一个走向团结,清理“盎格鲁撒克逊人”(美英)干扰的借口,一个更加独立自主的欧洲实际上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而先前西方内部右翼势力寄予厚望的勒庞已经输了法国大选,而且惨败,并没有重复类似英国脱欧的黑天鹅事件,这说明英国是英国,欧洲是欧洲,这样一来,默大妈的老欧洲势力腰杆子更硬了。

中俄接连访欧,欧洲会更喜欢谁

特朗普前脚刚离开,普京后脚就抵达法国,虽然俄法的传统关系好于俄罗斯跟其他老欧洲的关系,但是马克龙似乎很不给面子,还是怼了俄罗斯媒体,毕竟大选期间俄罗斯和勒庞的眉来眼去确实开罪了马克龙,所以双方的最大公约数也只剩下反恐了。

但是中国总理李克强接下来从5月31日到6月2日的访问就不一样了,这将和特朗普访欧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李克强总理将会到访德国和比利时,会与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比利时首相米歇尔、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等领导人会面。

被美国在气候问题和自贸问题上伤了心的欧盟,会从中国身上看到阳光。中国一直以来希望欧盟能形成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极”,并且和中国一起平衡美国及其小伙伴希望维护的单极世界,前几年欧盟遭遇了很多考验,但现在这个形势开始有利,至少欧盟的主观能动性开始变得非常强,欧盟将不得不从中国获得一些在美国那里无法获得的支持,而中国也可以要到以前欧盟不愿意给的东西。

特朗普给美欧关系带来的不确定虽然不太可能根本性伤及美欧之间的大局,但是给中欧关系创造出来的空间,显然是非常值得利用的。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