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疫|浦峰:我又见到了“老北平”,竟有些怀念它的冷清

澎湃新闻

text

浦峰,资深媒体人,现居北京,从事摄影17年: 是媒体的资深摄影师,也是城市纪实摄影师联盟的重要成员,浦峰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北京,认认真真地捡拾着大时代下现实的碎片。

半年时间,疫情铺天盖地,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被愈加凸显,那些被浦峰记录下的瞬间光影藏着人们的谨慎、担忧、孤独,直到有一天,我们能看到勇气与携手互助的力量撕开灰暗,带着一些不安,城市的人们又涌入熙熙攘攘的生活中。从来没有任何机会,让人能如此真切地感受自身与城市的脉动会如此贴合。

然而,疫情肆虐,会让人类更好么?对浦峰而言,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但这仍会是他持续关注和思考的主题,无论世界如何变化——留下个人的印记,记载中国城市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澎湃视界:介绍你在疫情期间拍摄的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你是怎么拍下它的,它有怎样的故事?

在银锭桥拍的这张。当时后海景区封闭,找了个机会进去拍一下北京著名景点的空镜。在北京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银锭桥是如此的安静,当我朝着钟楼静静的站在桥上,等所有零星的人也走空的时候,我突然就看到了一个巨人从地下钻出来了,而且是灰黄的。它就叫“老北平”。几十年了,它从没有现身过。只有在这个无人的时候,它才会冒出来,我甚至能看到它庞大的身躯在开心的调皮。当时特别震惊,因为我从来就认为北京是红色的。这感觉无与伦比。

2月27日,曾经日夜喧嚣的银锭桥,如今只有零星的居民走过。

澎湃视界:疫情主题的拍摄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没有哪些个瞬间或者是哪个采访对象的话打动了你?

疫情的图片是1月21日过年回老家开始零星拍的。后来1月29日回到北京,在屋里待了三天没出门,实在憋不住了,然后就放开自己每天都出去转转,各处找线索。有触动的地方很多,比如2月24日栅栏里的老人与狗。真的感觉每个人都是在一座监狱里,没有朋友,没有依靠,孤独的会让人发疯。

2月4日,北京,一位全副武装的保安。

2月9日,北京,王府井,一位妇女走过“怪兽”。

2月10日,北京,认真盘查所有人的保安。

2月13日,北京西单,商场也都是严防死守。

2月13日,北京,空荡荡的商业中心西单。

2月19日,北京,胡同里守夜的保安。

2月24日,北京,一小区用铁皮封住了出口,留下一个孔给居民扔垃圾。

2月24日,北京,下楼放风的老人。

2月28日,北京,无人的CBD。

2月29日,北京,一小区用铁丝网封住可以随意出入的地方。

2月29日,北京,一名保安戴的口罩上印着“拒绝接吻”。

澎湃视界:疫情不断的发展变化,有没有感受到城市和人们有什么样的转变?尤其是北京疫情又再次暴发之后?

感觉城市一下子就回到“史前文明”了,没有商业、没有娱乐、没有快乐。最严重的时候所有人看外人的眼神都是有隔阂的,整个世界就只剩下自己最亲的人。因为这样的日子已经久得让我习以为常了,所以再次爆发,我倒是很轻松,大家表面上也没以前那么紧张。现在反而特别怀念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空荡荡的城市。

澎湃视界:疫情中主要关注的角度是什么?

还是城市与人的关系。疫情下的城市是什么样的状态,人在疫情下是什么样的状态。

澎湃视界:回顾这些照片,是否有一些遗憾?

在北京拍的没有遗憾。遗憾的是在老家无锡拍的太少。

3月2日,北京,两位在疫情一线工作的医生因为工作突出火线入党。

3月7日,北京,一社区制作的防疫图。

3月10日,北京,到处都是“一米线”。

3月28日,北京,逛公园的祖孙俩。

4月4日,北京,小朋友在降半旗的天安门广场游玩。

4月30日,北京,老两口出行去公园。

4月30日,北京,火车站候车室内旅客稀少。

5月1日,北京,故宫开放首日,“女侠”进宫游玩。

5月3日,北京,游客在天安门广场留影。

澎湃视界:你认为什么是摄影?它与如今普通人随手就可以记录下的日常影像故事有什么不同?

摄影这个问题太庞大了,不是我能回答的。而且我本身也是越来越迷糊。比如,我们虽然号称是职业摄影师,但有很多人的专业性不够。而有不少民间的摄影师因为长期关注一个选题,可以拍到很好的内容。现在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又让普通人的影像有随时爆红的机会,即使这些影像不成熟,鬼知道现在的世界想要什么。所以,我现在基本不去比较,拍好自己的照片,拍自己喜欢的照片就好了。

澎湃视界:您一般喜欢在哪里/什么场景拍摄?比较随机还是会选择路线?

这么多年,可能是职业的关系,我都是走到哪里拍到哪里,不会固定某些地方。只要出门,我就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画面。所以,这也是挺烦我自己的地方,拍太多了,没法停下来思考。

5月11日,北京,初三复课,学生戴着口罩上课。

5月20日,北京,疫情下还是有很多年轻人选择在“520”这天去登记结婚。

6月17日,北京,许多学校刚刚复学迎接学生,又因为新发地疫情暴发中止学生返校。

6月18日,北京,一群准备进行核酸检测的市民遇到了一场雷阵雨。

6月26日,北京,工地工人在组织进行核酸检测。

7月7日,北京,高考首日,一位母亲在迎接孩子。

7月10日,北京,高考结束,一位妹妹给哥哥送上了“一举夺魁”。(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