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6月22日電
題: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
將繼續尋求保護與開發最佳平衡點
新華社記者韋慧
姜瀟
北京時間6月22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38屆世界遺產大會傳來消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表示,大運河的申遺使世界遺產的保護理念在中國大運河沿線8個省(市)、1.7億民眾中得到廣泛傳播並深入人心。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業革命前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土木工程項目,它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的交流和領土的統一管轄,反映出中國人民高超的智慧、決心和勇氣,以及東方文明在水利技術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傑出成就。
始建於公元前486年的“活態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包括京杭運河、隋唐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最終列入遺產範圍的大運河遺產分佈在2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申報的系列遺產分別選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包括河道遺產27段,總長度1011公里,相關遺產共計58處。
歷經兩千餘年的持續發展與演變,大運河直到今天仍發揮著重要的交通、運輸、行洪、灌溉、輸水等作用,是大運河沿線地區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運輸方式,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國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大運河申遺之路走得並不輕鬆。啟動大運河申遺至今已近8年,其中包括清理、整頓、修復、疏通等一系列繁雜而艱巨的工作。由於涉及地域廣,又面臨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改善水質、申請經費等問題。
中國文化部出臺的《大運河遺產保護管理辦法》於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試圖解決水利、交通、文物等多頭管理存在矛盾的問題。中國35個運河城市還簽署了《大運河遺產聯合保護協定》,承諾將共同協作聯合保護運河遺產。
運河杭州段是現有申遺城市中唯一經過主城區的河段。記者從專門負責杭州段申遺工作的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委員會獲悉,截至2013年底,杭州市運河綜保項目的投資總額已達202億元,這部分資金包括投向土地整理、企業搬遷、歷史街區保護、城中村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綠化景觀提升、水質改善等方面。
對於申遺成功的價值,專家認為,大運河開鑿之初是圍繞政治、經濟、軍事等功能價值進行,如今,它已是東方智慧的象徵,並在水利技術、文化內涵等諸多方面彰顯出超越時空的獨特價值。
而在其經濟價值方面,圍繞“打造世界級旅遊產品”的目的,運河杭州段開通了以運河為中心的水上旅遊線路。此前的一項數據顯示,運河水上游線接待客人數從2003年的6819人次增加到了2009年的59093人次,旅遊收入年均增幅約162.06%。這其中還不包括沿河的古鎮、街區等。
有專家提出,不要將運河文化簡單化、商品化,也不要隨意“打造”運河文化。世界遺產研究專家謝凝高曾在一次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研討會上說,保護和發展並不矛盾,兩者可以並存。
中國政府也一直在探索運河保護與利用的最佳平衡點。杭州市運河集團專門負責為運河杭州段的申遺籌集資金。該集團總經理鄭翰獻說,他們的辦法是“借地生財為主,財政投入為輔”,搬遷運河沿岸傳統業態企業,發展高附件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第三產業。
據悉,杭州段的水上旅遊線路採用的是低碳環保的漕舫遊船,並用低能耗的LED燈具規劃改造運河夜景。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建設慢性系統,開通更為低碳的水上公交路線。
有專家指出,調和保護與開發之間的矛盾,首要原則就是要尊重歷史和尊重自然,以合理的方式讓文化遺產延續。
童明康在世界遺產大會中表示,申遺成功以後,中國政府將恪守《世界遺產公約》及其操作指南的有關要求,繼續為大運河珍貴文化遺產提供最好的保護,並將繼續團結各利益相關方,進一步鞏固跨地區跨行業對話和協調機制,深入探討巨型線性文化遺產,尤其是活態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模式,讓蘊含豐富精神內涵的大運河流淌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