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陳舒 楊思琪 劉歡)新鮮刺激的劇情設置、活靈活現的性格呈現、別具一格的智商比拼……北京小夥呂亦楠最近迷上了東方衛視《極限挑戰》,每週日晚上準時守候在電視機前,看得興起時還時不時發個朋友圈,與朋友展開熱烈討論。
自6月播出以來,收視率便節節攀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檔節目其實是對韓版綜藝節目的借鑒。
在如今的中國熒屏,這樣帶有“韓味”的綜藝節目並不少見。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第二季度,地方衛視包括視頻網站上檔的20余個綜藝節目中,有超過一半的綜藝節目來源於韓國。
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江蘇衛視的《我們相愛吧》,以及愛奇藝視頻網站主打的《我去上學啦》等多個收視新寵,無不“韓味”十足。
這些“韓味”綜藝節目被引進後,深受中國觀眾喜愛,《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多檔節目更是勇奪同時段收視冠軍,成為中國百姓茶餘飯後討論的熱門話題。
文化貼近是“韓味”綜藝節目在中國走紅的原因之一,中韓兩國有著相似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因此節目引入中國後能夠迅速本土化,易於被觀眾接受。
比如《爸爸去哪兒》的廣受好評就得益於中韓相似的家庭文化和親子關係,再加上星爸萌娃的雙重吸引力,以及鄉村體驗生活的未知與挑戰,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
在新一季的《爸爸去哪兒》中,向父子相融情感取向轉變的趨勢愈發明顯。
此外,加強對細節的關注也是這類綜藝節目走紅的關鍵。在過去綜藝節目的製作中,多達70%的製作預算都花在邀請明星上,而如今中國的製片人也認識到提升細節同樣是制勝法寶。
在《我是歌手》節目中,製作方為打造最佳的舞臺效果,斥資近千萬元打造一流的音響系統。《奔跑吧兄弟》節目組更是動用300多人的團隊對明星展開全方位拍攝,以確保節目的完美呈現。
對於這一現象,中韓兩國的製片人都表示,中國綜藝節目通過不斷探索,正在迎頭趕上,他們也在了解什么內容才能讓中國觀眾產生共鳴。
以江蘇衛視推出的《我們相愛吧》為例,雖然在模式上借鑒韓國的王牌綜藝節目《我們結婚吧》,但是區別於韓國的純明星陣容,節目組打造全新“3+1模式”,除常規的三對明星情侶外,新增一對素人情侶。
在節目開頭進行10分鐘以上的劇情鋪墊,這是韓國綜藝節目的常規設置,但這並不適合中國觀眾快節奏的收視習慣。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節目組充分考慮到這一區別,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精簡節目開場,直奔節目主題。
來自遼寧大連的李永婕是《爸爸去哪兒》中韓兩版節目的忠實觀眾,她在接受記者採訪中表示,雖然還是存在一定的借鑒痕跡,但已經能明顯感受到國內綜藝製作方對於節目的再思考和再改造。
“前兩季和韓版的差異體現在韓版強調的是父子間的共融,而中國版則更側重於父親對孩子的照顧,這可能與中國父母對孩子的呵護度較高有關。可歷經兩季之後,觀眾對於這樣的情感輸送可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審美疲勞。在新一季的《爸爸去哪兒》中,向父子相融情感取向轉變的趨勢愈發明顯。”李永婕說。
與早期斥巨資買斷韓國版權不同的是,目前中國綜藝市場已步入了中韓合作的新階段。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江蘇衛視的《我們相愛吧》都出現了韓國電視臺作為原版方參與其中的身影。
目前中國綜藝市場已步入了中韓合作的新階段。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江蘇衛視的《我們相愛吧》都出現了韓國電視臺作為原版方參與其中的身影。
除了邀請韓國團隊參與節目製作外,與韓國團隊合作開發原創模式也成為眾多綜藝節目製作方的新選擇,其中包括挖角韓國綜藝的金牌製作人和編劇。
這一種新型的中韓合作方式,一方面有助於降低節目製作所需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彼此之間的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在“韓味”四溢的背景下,中央電視臺打造的《中國好歌曲》,湖南衛視推出的《奇妙的朋友》,江蘇衛視呈現的《為她而戰》,遼寧衛視製作的《衝上雲霄》等國內原創綜藝節目也在異軍突起,證明立足本土,中國綜藝大有可為。
來自江蘇南京的管明是個十足的綜藝節目迷,對於近期熒屏上新增的多期中國原創節目,她表示的確眼前一亮。
“《為她而戰》作為國內原創的綜藝節目,不論在遊戲環節的設置上,還是主持人和嘉賓的表現都絲毫不亞於韓國綜藝節目,節目中充斥著愛的感動和正能量。”管明說。
從純粹“韓味”到中韓“交融”,更多“原味”綜藝節目出現已指日可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