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外媒稱,中國經濟二季度平穩運行,個人消費也勢頭強勁。這反映出國內經濟已經對當局的援助強化政策做出了反應。
提振經濟成效顯著
據日本《富士產經商報》7月16日報道,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7%。增幅高於接受彭博社采訪的經濟學家的預測中間值6.6%,符合政府設定的年均“6.5%以上”的增長率目標。
報道稱,6月工業生產和零售額也超出預期,但1至6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
進入今年以來,貸款猛增和住房市場回暖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但景氣擴大的可持續性問題引發擔憂。中國當局試圖在削減過剩產能和增長目標之間尋找平衡,去年10月以來,政策利率維持在了史上最低水平。
彭博社統計的月度GDP數據顯示,中國6月經濟增長率同比達到7.13%。中國經濟的強勁勢頭已經得到多個指標的反映。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零售額同比增長10.6%。
報道稱,中國領導層試圖在2020年之前使該國經濟規模達到2010年的兩倍水平,並提出了2020年前維持6.5%以上年均增長率的方針。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領導層一方面通過基於創新和服務的新動力來拉動經濟增長,一方面推進消化煤炭、鋼鐵等傳統部門的過剩產能。
今年增長目標可期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7月15日報道稱,中國已暫時成功遏制住經濟增速下滑的趨勢。穩定的信號對北京來說是一個喘息的機會,中國認為現在更加接近於完成今年6.5%到7%的增長目標。沒有人預測未來幾個月中國經濟會出現顯著好轉,但中國已經成功地清除了經濟驟然減速以及一年前證券市場泡沫破裂導致的不可控局面可能重現的陰影。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專業教授奧利弗·魯伊指出,第二季度的“增長率略好於預期,但由此判斷中國經濟是否已經觸底還為時尚早。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重建信心和鼓勵百姓消費,為此它還將繼續通過貨幣和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
報道稱,中國仍處於經濟轉型期,目標是以服務業和內需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正在一點一點地向著最終目標前進:服務行業已占其GDP的54.1%,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占將近3/4。但是,對各種問題的處理進度緩慢,以及一些重工業部門的產能過剩問題,加上企業的巨額負債和國有企業面臨的改革還是令人對轉型能否在沒有陣痛的情況下成功實現產生了疑惑。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咨詢公司指出,未來幾個月增長反彈的可能性大於繼續放緩的可能性,但在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前,未來兩年中國經濟經歷新的減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經濟前景仍存隱憂
法國《費加羅報》7月16日發表題為《中國經濟增長穩定但仍然脆弱》的文章稱,中國官方公布的好於預期的增長數據讓人吃驚。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二季度的經濟增速達到6.7%。同一季度相比這是一個穩定的增長。
文章稱,中國正在轉向較少依賴工業和出口的經濟模式。服務業增長7.5%,比工業要更加有活力。更好的是,中國家庭消費表現出了兩位數的增長,達到10.6%。
與此同時,有關中國經濟放緩及其對世界經濟影響的所有擔憂的原因遠沒有消除。法國外貿銀行的伊麗絲·龐(音)指出,“私人投資依舊薄弱”,上半年僅同比增長2.8%。匯豐銀行經濟學家王然強調,私人投資大約占總體投資的60%,它的減速在中期來看令人擔憂,因為“這反映了一個更關鍵的情況,即商業階層信心的倒退”。
文章稱,中國政府不會放任經濟放緩並將繼續實施刺激政策。中國政府資助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相比2008年時將更具目標性。但是人們懷疑,政府的行動會否推遲對那些沒有收益、產能過剩的國有大企業的改革。這些企業被稱為“僵屍企業”。王然和伊麗絲·龐都認為絕對有必要加速國有大型企業的改革從而使經濟增長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之上。
伊麗絲·龐指出:“最讓人吃驚的數據是6月的信貸數字。”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了12.3%。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具有流動性。但是,它也帶來陰影。“因為這意味著債務積累。”企業、地方政府和家庭的負債累累使經濟學家們感到擔憂。不過目前還不會馬上造成損害,因為中央政府擁有堅實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