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莫斯科1月1日电 (田冰 张萌)新年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俄中研究中心主任扎伊采夫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新年贺词体现出中国领导人对于成就和任务、现实与未来有着清醒深邃的认识,他始终关心中国人民的所思所盼。
扎伊采夫表示,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对同胞们讲的话,让人们深刻理解到,他是一个真正经历过艰辛和磨难的人。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贫困有着切身感受。”而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要成果之一。
扎伊采夫说,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祝融”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天和”核心舱遨游星辰;中国正在坚决有力地防控新冠疫情;中国已为举办2022年冬奥会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到要“居安思危”,“重要的不仅是宏伟的愿景,还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决心和耐心”。
扎伊采夫说,习近平主席经常在讲话中引用丰富的历史事例和生动的比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谈到了当年毛泽东主席与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未来永远属于那些能够勇于自我革命、自我纠正的人。“此时,我立刻回想起习近平在2012年11月15日曾引用的那句在中国已为人熟知的名言——打铁还需自身硬。就当前形势而言,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保持队伍纯洁、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扎伊采夫说:“我很高兴中国领导人在新年贺词中对全球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即环境保护给予了相当关注。黄河、青海湖、云南大象、藏羚羊……这些正是构成‘美丽中国’图景的元素,不仅让当地人引以为豪,也让外国人为此钦佩。”
谈到2022年的中俄关系,扎伊采夫表示,2001年签署的《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为建立和完善两国各层级的、务实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奠定了基础,并将在新的一年里得到进一步加强。首先,这将体现两国经贸、能源和高科技等各领域合作走深走实。其次,俄中两国继续在国际舞台上采取协调行动,不允许谋求霸权的国家为获取单边优势而动摇全球国际秩序。再者,也将为包括媒体在内的人文领域合作注入新动力,因为正是这样的合作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文化价值观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