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超过2000英尺高的上海中心大厦是全世界第二大高楼。它赫然耸立在周围的一群高楼中间:包括世界第九大和第19大高楼,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唯一的问题是找到人在大厦里工作:上海中心大厦只有60%的办公区被出租,而且只有三分之一现任租房者真正占据了他们租用的空间。
据彭博通讯社网站6月13日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中心大厦表明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其困境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重大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职业阶层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变化。
报道称,20年来,上海的天际线是中国经济复兴和现代化进程的标志。这是有意为之。1991年,上海当地政府发起在黄浦江畔设计标志性商业区的竞赛。获胜的方案是三个超高建筑,旨在代表上海金融区和整个中国的崛起。
如果上海今天想找一个私人开发商接手类似项目可能找不到了。这座城市的商业地产市场无法支撑投资。根据上海中心大厦租借中介世邦魏理仕集团公司的数据,超过60万平方米的新办公用地今年第一个季度流向市场,另有85万平方米很快流向市场——即使租金下调,空地增长。
报道称,这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很普遍。全世界在建的超过500英尺的大楼中,约有46%在中国,部分是在热衷于效仿上海天际线的地方政府所建。近年来,似乎每一个雄心勃勃的中国城市都效仿同样的高度集中、充满高楼大厦的闹市区。
然而,尽管充满象征意义,这个模式几乎肯定是过时的——而且中国未来的城市很可能变得非常不同。
报道称,一个原因是中国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创建比之前都要庞大的都市,令人们的通勤时间更长,幸福感更差,经济更没有效率。2014年,北京和上海的单程通勤时间超过50分钟——比纽约还长——往返通勤时间在6小时也不乏其人。调查一再表明包括通勤在内的长时间工作是中国白领职工越发不满的来源之一。同时,对企业来说,城市扩张令其更难联系到可用的劳工。
也许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工作习惯正在改变。老一代人更看重终身雇佣和大机构的稳定——正是那种要占据高大办公楼的公司。但是中国的千禧一代和其他各地的年轻人一样,正在拥抱自主工作、兼职和创业。
联合工作空间正在蓬勃发展。吸引年轻、不那么富有的工作者——多数要居住在离价格高昂的闹市区很远的地方——对大公司来说是越来越大的挑战。与此类似,创造吸引他们的那种新型工作空间在传统的办公楼里也很困难。
政府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是限制大城市人口,并鼓励在传统城市中心周围开发所谓的都市群落。这些群落理论上说将按照功能区分,人口也不那么密集。这些群落将被高速的通勤铁路相连,从而避免中心枢纽拥挤。随着中心区的压力减少,构建更高、更密集的办公楼的需求同样会减少。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