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 有了愛,一切皆有可能

亞太日報

text

2016年4月26日,火炬手、希臘奧委會秘書長馬諾利斯·卡特斯亞達基斯(右,音譯)在雅典衛城博物館前點燃聖火盆。 新華社發 萊夫泰裏斯·帕特薩利斯攝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劉莉莉

當地時間27日,里约奧運會迎來倒計時100天,就在數天前,奧運聖火在希臘古奧林匹亞採集完畢。

雖然距離本屆奧運會開幕不過三個月,但巴西經濟不景氣、政局動盪、治安混亂的陰雲依然揮之不去。17日,巴西眾議院以超過三分之二的贊成票通過了針對總統羅塞夫的彈劾案,目前參議院已成立特委會,開啟彈劾案審理程序,羅塞夫的處境岌岌可危,而巴西政壇的亂局,也似乎進入了新的“境界”。

2016年4月20日,里約奧運會聖火採集儀式在希臘古奧林匹亞競技場舉行帶粧綵排。演員卡特裏娜·萊烏作為最高女祭司在取火儀式綵排現場。 新華社發 馬利奧斯·洛洛什攝

當不少人質疑巴西能否奉獻一場成功的奧運會時,有一個理由可以打消疑慮,那就是巴西人對體育的熱愛和癡狂。

眾所周知,巴西是“足球王國”,是“桑巴國度”,是世界上推行全民健身運動的典範。巴西人對體育活動的熱愛,早已融入到血液裡,代代相傳。

2014年巴西世界盃半決賽上,東道主慘敗德國。當時,世界記住了那個抱着仿製大力神杯哭泣的老爺爺費爾南德斯。費爾南德斯可謂是巴西球迷的典型代表,從1990年意大利世界盃開始,老人家陪伴巴西足球隊征戰了7屆世界盃,每次都帶着自己製作的大力神杯,到現場為隊員加油助威……

巴西少年在海灘上踢足球。 資料圖片

在巴西,男孩子出生後的第一件禮物,就是爸爸送的足球,長大後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家族所喜愛的球隊的鐵杆支持者。然而,與觀看足球相比,巴西人更喜愛踢足球。與中國足球愛好者艱難地尋找足球場地不同,巴西到處可以看見茵茵草地,以及皮膚黝黑、帶球奔跑的少年。

巴西是傳統體育強國,除了足球,排球、體操、游泳等項目也不可小覷,經常在奧運會等世界賽場上爭金奪銀。然而,對於巴西人而言,在體育運動中流汗、拼搏,不僅是為彰顯國家榮譽,更是一種難以割捨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文化。

於是,在科帕卡巴納海灘上,赤裸着上身的型男揮汗如雨地打着沙灘排球;在馬路上,金髮美女穿着T恤衫、短褲奮力地蹬着顏色鮮亮的自行車;在公園裡,老人家們按照自己速度和節奏,或悠然慢跑,或閒適散步;在里约貧民窟的空地上,十幾歲的孩子們圍着足球奔跑、跳躍,期待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巨星,獲得一張逃離貧苦、暴力、毒品的“門票”……

2014年11月24日,里約奧運會吉祥物(左)和殘奧會吉祥物亮相發佈儀式。 新華社記者徐子鑒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巴西政府對民眾參與體育運動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巴西政府2005年推出全民建設計劃,此後,各州開始打造免費的活動中心,路邊那些簡易的健身器材越來越多,海灘上也出現了各種球門、球網……里约可謂是跑步愛好者的“天堂”,這是因為當地政府在沿海公路旁建造專用跑道,還每隔100米設一個距離標識,就連以橫衝直撞著稱的里约司機,也得奉行“狹路相逢,跑步者先行”的原則。

在里约的海灘上,有着一道著名的風景:不可一世的富豪和曬得黝黑的乞丐並排躺着,前者不皺眉,後者不紅臉,大海面前,眾生平等。而在從事體育運動上,眾生也是平等的。巴西的運動場和擁有專業體育設施的大型公園,大多免費開放,當然如果富裕人群想要從事更加專業的訓練,也可以繳納會費加入運動俱樂部。

2009年10月3日,人們慶祝巴西里約熱內盧成功申辦2016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圖/路透社

因此,即使是政治危機、經濟不景氣、寨卡病毒、高犯罪率,也不能影響人們對里约奧運會的熱情企盼。近期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0%的里约市民支持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協調委員會主席穆塔瓦基勒說,這一數據說明里约人把奧運會視為城市和發展的積極因素。

拉美足球解說有個特色,就是每當有人進球,解說員就會高喊一句“GOL”,即西班牙語“球”的意思,喊“GOL”有講究,必須拖長音,中間不能斷,聲音還要嘹亮、高昂,要喊出拉美人的熱情和不羈。

而巴西,又怎會錯過奧運會這次彰顯激情與快樂的大好機會呢?至於困難,何足掛齒,畢竟有了愛,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簡介:

作者劉莉莉,新華社國際部記者,曾在拉美工作、遊走兩年,在亞太日報開有專欄《山外青山》。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