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觀東瀛| 在日本經歷的醫療那些事

亞太日報

text

文|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冮冶

在日本中方機構的一位朋友曾跟我說,曾有一位身患絕症的在日華人找到他們尋求幫助,可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處。當時這位朋友暗示對方,離他們辦公地不遠處有一家公立大醫院,你只要能堅持走到那裡,就有救啦。

日本醫療費用昂貴,但人人都上有醫療保險,真正看病需要自己掏腰包的部分負擔並不重。那麼,遇上一個沒有上醫療保險又無錢就醫的急患病人,醫院是否會置其生死於不顧,而拒之門外?我在日本工作生活多年,這樣的情況從沒有聽說,也沒有在媒體上看到過這樣的報道。

日本醫院內部。資料圖片

但是,我遇到的一件事讓我感觸頗深,每每看到國內媒體上有關因沒錢被誤診、被拒之門外的報道,我就想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那是1997年初春的一天,小明(化名)急火火地來到東京分社,說他哥哥大明(化名)出事了,打工深夜回家,騎著摩托車迷迷糊糊地撞到了橋墩子,帶著頭盔的頭部及胸部嚴重受傷。

“現在人怎麼樣了?”我問。

“不省人事,在醫院搶救。”聲音中帶著哭腔。

我和同事急忙趕往醫院,聽醫生說,情況很嚴重。小明說,他看見哥哥時,整個頭部都被白色紗布包纏著。

大明兩兄弟高中時就來到日本留學。大明高中畢業後沒有繼續學業,而是選擇了留下來打工掙錢。現在麻煩的是,大明早已失去在日本合法居留的身份,屬於“非法滯留”,通俗地講就是“黑下來了”。自然,他沒有醫療保險,也不可能正常辦理相關手續。

我們緊急商量如何去與院方打交道,搶救孩子的生命。當時,我們擔心,因為身份非法,又沒有醫療保險,身上更沒有錢,醫院不會積極救治。

於是,我緊急諮詢了一位曾因幫助中國留學生而聞名的日本朋友,並說明了實情。他說,不用擔心錢的問題,沒有錢本身就是“最大的理由”,該怎麼搶救還是怎麼搶救,該轉院就轉院,院方不會因為沒有錢而不搶救的,如果那樣的話,這家醫院可能會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關門。

果然,在整個搶救過程中,院方根本就沒有提到錢的問題,大明在昏迷了8天后奇跡般地蘇醒了,揀了一條命。幾萬美元的搶救費、治療費和住院費也沒有交,最終都留在了帳單上。

儘管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日本社會保障系統、包括國民健康保險系統已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較還是比較完善的。

日本救護車正執行救護任務。資料圖片

救護車是免費的,打過電話後,大約在7分鐘內,你就能由遠至近聽到救護車的呼叫聲,穿戴職業的醫護人員走下救護車最先問的肯定是:誰是病人?病人在哪裡?

由於救護車方便至極,以至於不少人圖省事,不管大病小病就打“119”叫救護車。2007年,讀賣新聞對全國51個主要城鎮的消防本部(日本救護由消防部門負責)的調查表明,當年救護車出動約232萬次,其中約117萬次並不屬於急救範圍。一些人是為了不排隊等候,甚至有人把救護車當成了“免費計程車”。為此有關方面也作了反省,並採取措施,以保證高危重患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