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研究:大部分港人情緒受通脹影響

APD NEWS

text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顯示通脹給香港市民帶來廣泛影響,與經常焦慮症發病率的增加有密切關係。 網絡圖片。

香港中文大學14日發佈香港首個針對通脹與情緒健康關係的大型調查報告,結果顯示通脹給香港市民帶來廣泛影響,並且與經常焦慮症發病率的增加有密切關係。

報告內容顯示,香港統計處數據表明近幾年的通脹壓力正不斷加溫。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健康情緒中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進行了香港首個通脹與情緒健康的研究。該研究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形式進行,於2011年10月至12月期間訪問了逾5000名市民。調查以美國精神科學會的精神病診治標準來辨別經常焦慮症患者,並以12項與通脹相關的事項來評估通脹對經常焦慮症患者及一般人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大部分港人受到通脹影響,更因此明顯增加經常焦慮症的發病率。84.8%的受訪者表示因通脹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擾,經常焦慮症在成人的發病率也由2006年的4%增加至2011年的5%。

研究發現,通脹壓力與經常焦慮症發病率的增加具密切關係。認為通脹很高的受訪者的經常焦慮症發病率是其它受訪者的4.4倍。另外,超過六成經常焦慮症患者深受通脹影響。他們在各種與通脹相關的事項上往往較一般人感到困擾,因通脹而擔心的人數比例更是一般人的兩倍。

研究還發現,最低家庭收入人士最受通脹困擾,患上經常焦慮症的風險也最高。特別值得留意的是,在認為通脹很高的最低家庭收入組別受訪者(9999港幣每月)中,至少每5人便有1人患上經常焦慮症,發病率為21.2%,是其它人的7.9倍。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健康情緒中心主管李誠教授表示,通脹不僅是一個反映經濟週期變化的數字,還是一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議題,必須予以正視。除了加強情緒健康服務外,還需從非醫療政策方面著手,推動有關措施,雙管齊下才能有效解決由通脹帶來的種種問題。

李誠表示,一般市民大眾需要認識通脹與焦慮情緒的關係,學習如何處理由通脹所帶來的心理壓力,這對最受通脹影響、卻欠缺資源的低收入階層尤其重要。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幫助,他們的焦慮情緒可能會不斷惡化,更容易誘發嚴重的情緒問題如抑鬱症,甚至衍生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