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工艺做音乐剧舞美设计,这次跨界让人看到了非遗的美

亚太日报

text

3月23日,凯里市苗银锻造技艺非遗传人刘兵发了一条朋友圈:“上海,昨日预演。看到这幕放心了,春节期间总算没白忙活!”

刘兵这条朋友圈的配图是徐俊导演的音乐剧《白蛇惊变》剧照。照片中,女主角白素贞一头秀发上缀着流云般精美飘逸的一套苗银工艺头饰,全部由他手工打造而成。

这一音乐剧中融入的“非遗”并不止头饰一项。4月19日,《白蛇惊变》在虹桥艺术中心首演。戏里戏外,一共融入了13项非遗内容。

“白蛇故事本身就是非遗,我们在合作过程中不断涌现新的灵感,加入新的非遗内容。最后,共有12项非遗和白蛇故事碰撞,呈现出了这台演出。”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总监章莉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传统非遗与新编白蛇故事的碰撞

传统戏曲舞台上,衣物的绣片、复杂的头饰……不少制作技艺时至今日都可归为非遗范畴。然而手工艺费时费工,如今舞台舞美设计中已经难觅其踪迹。

这次戏剧和非遗的跨界融合,对导演徐俊来说,是一次主动的“碰撞”。去年他在文化部参加一个培训班,机缘巧合听到了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的一堂非遗课。课上展示的案例中,他第一次见到了东阳竹编非遗传承人何红兵等竹编非遗传人的作品“竹编万花筒”。

竹编万花筒是一个很当代风格的装置作品,不同编织方法的竹编片自由组合在框架之上,装饰风格浓郁。

徐俊一下被击中了,“没想到传统的非遗手工艺也可以呈现得如此现代洋气,这就是我这个剧里特别需要的风格。”

白蛇的一套发饰均由凯里苗银锻造非遗传承人刘兵手工制作完成。

《白蛇惊变》也是一出改编传统故事的“老戏新编”。徐俊在这出戏里做了很大改动,让许仙摆脱懦弱形象,白素贞直面自己的悲剧,二人的性格强烈碰撞形成全剧戏曲冲突。

故事内容在徐俊心里酝酿了两年才最终成型,而“竹编万花筒”传统非遗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形式让他找到了这一戏剧内容最适合的表现形式。他几乎是立刻决定推翻全部舞美,重新制作。

经多方牵线搭桥,徐俊找到了竹编万花筒策划方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PACC帮他联系到了制作人之一,东阳竹编传承人何红兵。

“中国各个地方的竹编工艺不同。我们觉得最适合舞台呈现也有能力做这件事的是何红兵。他之前和PACC合作,与设计师一起跨界设计制作过大竹灯,理解力以及设计师的合作能力都比较好。”章莉莉说。

经过导演、舞美、设计师、非遗传人的多方碰撞,何红兵用竹编制作了法海的禅杖灯柱、西湖的断桥、雄黄酒坛外的护套三样主要舞美作品。

灯柱由何红兵用竹编一层层全手工编织而成,在编织上运用乱编法,层层渐变,上下两端部分编织的层次轻薄,方便透光,且让灯柱变得通透,中间处编织的层次厚重,让长长的灯柱稳固,变化的柱身让灯柱整体上变得轻盈起来。

乱编法并不是传统东阳竹编技法,而是在二十多年前何红兵和国外合作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竹编法。

戏靴上的刺绣大量运用了蜀绣经典典的“车拧针”“斜铺针”等针法绣制,更好地表现了潮水和祥云的动态感。

音乐剧开篇法海禅师出场时,十根巨大的竹编灯柱烘托出威严的气势,挺立为廊柱灯火,肃穆斑斓。第一次看现场,何红兵自己都被震撼到了,“没想到舞台呈现效果这么美。”

13项非遗融入整台音乐剧

12月,PACC做了一期非遗研培计划染织绣研修班,全国各地的绣娘齐聚上海。竹编方面合作顺畅,章莉莉动了进一步跨界合作的念头,“我们想既然跨界到了舞美,干脆也可以跨界到服装,再给女主角做件衣服吧。”

徐俊听了这个想法也击节叫好,为白素贞设计一套戏服被提上了日程。之前《白蛇惊变》已设计好了服装,但衣上纹饰只是布料原本所带纹饰。PACC找了一位高定设计师陈冬梅在原有基础上做了二次深化设计,把衣服上所有的纹样都重新进行了手工绘制,分给四个传承人来绣。

常州乱针绣传承人张莉正在制作白蛇服装叶子部分。

经过讨论,风格较为搭配的四种绣法传人加入了这件刺绣服装的制作。四川蜀绣传承人吴玉英、上海露香园顾绣传承人黄辉负责花卉刺绣,常州乱针绣传承人张莉负责叶片刺绣,苏州缂丝传承人王建江则用缂丝工艺,制作了一条精美的腰带。

PACC还邀请了一个高定鞋履品牌与吴玉英合作,为女主制作了一双靴子,绣上了蜀绣云纹。这套绣品从12月一直绣到过年之后,几位传承人甚至过年期间都在赶工。

白素贞的头饰则交给凯里市苗银锻造技艺传承人刘兵重新打造。

白素贞的头饰,由一支发簪,一支和发簪搭配的对称蛇形发饰,一对发钗,一对花钿,和一支蝴蝶配饰组成。此前白蛇头饰虽有设计师精心设计,但却是3D打印打版制作,近看就是塑料质地,而且上面有3D打印的纹理,比较粗糙。

刘兵在原有设计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融入了苗银锻造的花丝等技艺。发簪做工细腻精致,锥身细细的雕刻着花纹,另一端有着精细的錾花,连叶子上的脉络都清晰可见。两股发钗的锥身则被刘兵改成了两股造型别致的曲线,一端设计成了回形,以花芯状结尾,紧贴耳廓,另一端设计成分叉,好似蛇信,银丝蜿蜒,紧贴发丝,灵动飘摇,巧妙地呼应了白蛇的身份。

让传统非遗有更多发展空间

“开始我们只是在竹编一项非遗上合作,后来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章莉莉笑言,导演找到PACC之前,剧中没有非遗。竹编在舞美设计方面的成功让他们一步步加深合作,剧中的非遗元素也越来越多,加入的非遗传承人也最终变成了6名。

之后徐俊想到,白蛇故事本身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叹巧合的同时,他也开始有意增加非遗元素在剧情之中,赛龙船、锣鼓、武术等非遗项目一点点被加入到剧情之中,到这个音乐剧正式搬上舞台,剧中涉及的非遗已经有13项。

东阳竹编传承人何红兵编织的灯柱,挺立为廊柱灯火,肃穆斑斓,为全剧舞美增添异彩。

有这么多非遗参与到与音乐剧的跨界之中,此前鲜有尝试。“光看剧目,很多服装设计后面的非遗故事大家不知道,所以我们就决定做一个展览把它展示出来。”章莉莉说。

在《白蛇惊梦》首映当天,他们在虹桥艺术中心大堂做了一个小而精致的非遗展,将剧中出现的精美非遗手工艺品同步展示,以期让更多人了解非遗。

“文化部提倡非遗要‘见人、见物、见生活’,传承人之前做的东西更接近工艺品,没有真正走入生活。”章莉莉表示,这次与舞台剧跨界合作也是一次尝试,让非遗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走入更多寻常人的生活。

对这样全新的尝试,何红兵也表示欢迎,“非遗竹编技艺主要用于工艺美术装饰和日常实用。我是第一次参与舞美设计,实用和舞台采用的技法和呈现效果很不一样,这次有机会用竹编尝试表现舞台效果,我觉得对我们这门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也很有好处。”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