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宁夏气象部门工作者走上街头为民众科普气象知识。 杨迪 摄
中新网银川3月23日电 题:世界气象日:探访宁夏“气象天团”
中新网记者 杨迪
前不久,中国遭遇近10年最强沙尘天气,气象部门的及时预报、预警有效减少了民众的损失。因常与风雨、雷电、雾霾、沙尘等天气“打交道”,部分民众为气象部门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天团”。3月23日世界气象日,记者走进宁夏气象部门,探访神秘的“气象天团”。
** 气象预报员:海量信息中寻找最大“可能性”**
23日早上8点,宁夏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贾宏元来到工作地点,通过远程视频参加全国天气预报会商,了解中国各地的天气情况。
“天气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贾宏元介绍,气象预报员在了解天气状况时,不能局限于局地,而是要对大范围的气象资料有所掌握。
当各类观测到的气象资料传到各地的预报员手中,气象人员就要对其进行分析。从事气象工作30余年的贾宏元告诉记者,在过去,人们一般采用传统的天气学方法进行分析,在人工绘制的天气图上基于经验作预报。
“而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值预报’大大提升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贾宏元说,通过大型计算机对大气运动的分析,得出的天气要素的状况要比过去更为精确。
面对海量的分析数据,不同预报员得出的结果也不一定相同。“所以我们会一起会商,寻找最大的‘可能性’,综合研判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天气。”贾宏元说。
宁夏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贾宏元正在制作天气公报。 杨迪 摄
** 农业气象工作者:不畏风霜深入田间地头**
气象预报员关注大气的运动情况,农业气象工作者则常常出入于田间地头。
宁夏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综合气象服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马力文介绍,自1992年起,该中心每年会在春、夏、秋三季各进行一次农情调查。
当霜冻、大风等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天气发生时,农业气象工作者也要第一时间赶到田间调查。马力文笑言,农业气象工作者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夏天下乡时,基本人人都‘全副武装’。”马力文说,“有一次身上的花露水失效了,我用手一抹一片红,全是蚊虫叮咬的痕迹。”
在农情调查中,气象工作者会记录农田的地理位置,农作物的种类及生长情况等各类信息。“过去我们采用的是人工录入的方法,十分繁琐;现在我们利用自主研发的APP进行记录,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非常方便。”马力文说。
天气预报主持人:“颜值担当”也是沟通的桥梁
撰写口播稿、录制多档出镜天气预报节目、为大量天气预报配音、策划专题节目……宁夏气象服务中心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赵亮的工作“排得很满”。
作为“气象天团”中的“颜值担当”,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最为民众所熟知,也承担着向民众播报天气情况、科普气象知识的重任。
“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在入职时都要接受相关的气象知识培训。”赵亮介绍,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会参加每日的天气会商,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
“在我看来,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就是把气象工作中的专业术语用通俗形象的语言去传达给公众。”赵亮表示,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起到了沟通传递的作用。
虽名为“天团”,但气象部门的工作其实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非常“接地气”。“我认为,气象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责任心与严谨性。”宁夏气象台办公室主任朱海斌说,天气预报虽然达不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气象工作者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为民众提供最可靠的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