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 | 在缅甸中资企业遭打砸,事件背后西方黑手若隐若现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江东流

自当地时间3月14日下午开始,截至15日中午,发生在缅甸仰光莱达雅工业区发生多家中资工厂遭不法分子打砸事件共造成32家中资工厂受损,两名中国员工受伤,无人死亡。据不完全统计,财产损失2.4亿人民币。

事件的发生让人心痛和气愤,但并不让人意外,笔者2月6日在《亚太日报》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就以《缅甸“政变”考验相关各国政治智慧》为题提出,中方的企业和人员的安全和利益保障将成为中国面临的挑战。

事件发生的表面原因很显然:军方通过武力的方式改变国家政权,引发了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对立方的极大愤怒,双方由对立转为敌对。在缅甸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的情况下,敌对双方,都会采取零和的方式进行斗争,社会动荡、暴力盛行乃至内战都是可以预见的。面对军方的武力弹压,其敌对者也使用暴力,不仅是报复,更是希望通过打乱社会、经济以彰显军方控制政权的非法性和不正当性,在这种情况下,中方企业和人员便不幸成为暴力指向的目标。

1b0d363c-fdda-45d1-a945-512841a97333.jpeg

至于为什么中资企业会成为目标,笔者认为原因也并不复杂,一是想在中国和缅军方之间制造矛盾的,二是要挑拨中国和昂山素季及民盟的关系,三是想逼着中国要有所动作,从而将中国拉进乱局。近几日有国内学者也提出,在缅中国企业和中国人“不接地气”,没能赢得当地民心,积累了矛盾和不满,间接导致这次暴力事件,这种每逢危机先替别人倒打自家一耙的做法着实让人无语。试问,在一个政治高度对立,民心被各种势力分割成碎片的社会里,中资企业要如何才能赢得连当地政府都无法赢得的民心?

对于此次事件的成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需要强调,那就是西方反华势力的极端化、暴力化倾向。

暴力反华,这在过去在一些国家也出现过,如印尼、越南以及韩国,西方国家反华势力较少介入,也极少见哪个组织和个人去鼓吹暴力反华,但在此次在缅甸发生的事件中,西方反华势力表现出的极端化和暴力化倾向却非常突出。据媒体披露,设在英国的“缅甸人权网络”(BHRN)在事件发生前就宣称“有一个平民被杀,一家中国工厂就会化为灰烬”。事件发生后,美国彭博社的记者居然说,“缅甸的抗议者自然觉得破坏当地的中国企业是他们的内政”。英国《卫报》的国际新闻编辑SimonTisdall也在支持这种危害中国公民和企业安全的做法,对此,中国媒体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在鼓动当地的极端势力把中国公民和企业当人质!

如果再往前追溯,我们会发现,西方反华势力的极端化和暴力化倾向苗头在较早前就已经出现了,并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后期进一步显现出来。西方反华势力不断抛出一个个情绪化的,甚至是极端化的观点和论调,已经到了几近疯狂的地步。如2019年5月23日,美国参议员卢比奥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南海制裁的议案。该议案建议对参与南海岛礁建设的有关中国公司和个人实施制裁。不仅在语言上,西方反华势力的极端化和暴力化在行动上也有明显的表现,如2019年开始在香港发生的动乱中,相关国家与一些NGO相互勾结,对暴乱分子进行资助、指导甚至直接参与,致使香港一时间暴力盛行,暗无天日。

缅甸这次发生的事,是西方反华势力反华极端化和暴力化的延续。打砸中资企业的事件,虽然是发生在缅甸,也确实跟缅甸的局势有关,但也可以视作西方反华势力的独立的行为,只不过是结合了缅甸现在的形势而已,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是在缅甸发生的事,就把它看成是仅仅中缅之间的危机,更不能找原因找到无辜受害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人身上。

对此次事件,中方该如何处置?

首先现在要保持冷静。现在有舆论说要严惩肇事者。肇事者必须要受到严惩,但这是以后的事。当前缅局势紧张而复杂,不排除极端化反华势力借机再次针对中国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保障在缅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的安全是第一要务现,除了政府加强对中资企业、中资人员安全保护外,中方企业应该做好完备的安保的方案,相互协作方案,以及撤离方案。

第二,可以借此机会,加大一些外交斡旋。在尊重缅甸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前提下,我们尽可能促和,尽量不给反华势力可趁之机。

第三,要考虑对反华势力的极端化、暴力化进行有力的回击。待缅甸局势稳定后,要严厉追究直接肇事者和幕后操纵者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同时,在一些西方势力反华歇斯底里的背景下,要研究这些势力利用发展中国家政治、社会矛盾针对中国实施暴力甚至恐怖攻击、袭击的可能性及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作者:江东流,亚太智库高级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广西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808904c2978140dba05950c77b89351a.jpg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