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严厉打击恶意营销和违规外链,3个月永久封停账号超19000个

界面新闻

text

“华商太难了”、 “世界失控了”、“多国女子都想嫁到中国”,疫情期间,近百篇类似带有严重噱头意味的文章在微信和网络上进行病毒式传播。这些文章的共性是:软件批量生成、标题耸人听闻、内容空泛虚假,文不对题。

这些内容质量拙劣的文章,都来自同一个自媒体团队,并通过福建省福清市的三家公司作为账号主体进行发布,通过批量炮制文章的手段,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消费大众的爱国情怀,其目的就是吸引流量、涨粉、再进行后期变现。

类似的文章在微信上并不少见,也是微信安全团队长期以来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除此之外,标题党、虚假红包、低俗文学、地摊文学、历史虚无主义野史等也属于被打击的对象。

微信安全风控中心总监、安全专家钟广君近日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这种恶意引导流量的做法,是一种典型的黑产实施手法。

恶意引导流量,指的是使用特定内容来诱导正常用户去访问某一页面,或者进行转发,这些特定页面就可能包含有色情、赌博、盗版文学、制假售假等可变现的下游黑产。

为了提高用户留存,不法团队常常会在网络账号里制作各种外链和跳转,最后通过引导流量到外部网络来进行变现。

常见的一种变现方式是盗版书城,黑产会从正规版权网站剽窃一些文章,更改标题和人物姓名,再放出一两个章节吸引读者付费观看。此外还有恐吓式打赏,告知用户如果不付钱就会“厄运缠身”。实际上,这些黑产手段,都已经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条例。

钟广君表示,另一种典型的黑产实施手法是恶意制造流量,指的是人为或者仿冒人为刷流量,如文章的阅读量、投票、网店交易量、视频播放量、广告点击量等。除此之外,标题党、谣言、垃圾营销也是恶意制造流量的常见形式。

类似的刷量行为会助长恶劣的平台环境,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而对微信上的商家来说,刷量也让品质、服务、和产品的竞争变成了低层次的流量攀比,将严重损害商家的利益。无论哪种结果,对微信平台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对此,微信公众平台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其中包括:严控恶意注册微信号和公众号,公众号注册与个人身份证及企业身份严格捆绑;对恶意营销行为进行包括阶梯处罚在内的打击和限制;加强对用户投诉的响应,重点对色情、低俗、谣言、违法有害信息快速开展核实和处置等。

微信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1日至6月9日,微信公众平台对于恶意营销行为共计删文29065篇,能力封禁账号8804个,永久封停账号19316个。

同时,平台内违规外链数量也在下滑,今年一月份以来,微信共计对超过100万条确认违规的外部链接进行了处理,用户举报量整体下降35%,诱导分享类链接下降40%,红包欺诈类持续下降了60%。

不过,打击流量黑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腾讯安全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玉现透露,不法团伙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大量的公司、个人信息,以便批量注册网络账号,即便被处置了其中一个账号,也可以”东山再起”,进行简单的图文拼凑后,就能快速炮制出多篇劣质文章,作恶成本极低。

目前,微信已经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也只能起到遏制作用,而不能全面清除。

钟广君认为,在打击流量黑产的过程中,还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除了作为平台的腾讯要加强技术识别、迭代安全能力之外,还要在源头上遏制公众号注册的泛滥,全面落实手机号实名制的管理。同时,也应该有更完善的法律条款来界定恶意流量,才能对不法分子实施精准打击,提高其犯罪成本。

“仅凭一个互联网公司或者网络平台的工作或者是依靠主管机关的打击是远远不够的,清朗的网络环境不仅需要良好的网络体系,还需要互联网平台、普通用户以及多个监管部门、主管机关的多方参与进行社会共治“,钟广君表示:”只有各方推动建立一套预警、反馈机制,形成合力,才有可能全面的遏制恶意流量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