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動G20構建全球新共識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任沁沁 許曉青 王建華)中國央行2月29日宣佈,自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G20財政和央行行長上海會議閉幕後的首個工作日,中國央行率先啟動貨幣政策調整。

“這是中國作為主席國對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共識的首個回應,意在表態G20成果。”瑞穗證劵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

中國接任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後的首個高級別會議——2016年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周在上海閉幕。在全球經濟低迷、風險上升的背景下,本次會議進一步強化結構性改革議程,保持改革動力,為疲軟的世界經濟列出提振方案。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視頻致辭中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與增長依然乏力,全球貿易低位徘徊,國際金融市場震蕩不已,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國際社會更加期待G20發揮領導力,推動解決面臨的突出問題,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活力。

會議期間,與會各方主要探討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增長框架、投資和基礎設施、國際金融架構、金融部門改革、國際稅收合作、反恐融資、綠色金融及氣候資金等議題,併發表聯合公報,各方同意需採取更多行動應對全球經濟面臨的挑戰。

“在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下,國際合作與協調非常重要。”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朱寧對記者表示,這次會議進一步加強了政策溝通和協調,在中國的力促下,全球採取共同行動以提振發展信心。

美元進一步升值的態勢及對大宗商品、新興市場的衝擊,以及人民幣匯率的穩定、走勢和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趨勢,是本次會議頗受關注的問題。

與會各方會後共同發表聯合公報,各國貨幣政策將繼續致力於促進經濟增長和保持價格穩定。此外,各國還將靈活實施財政政策,重申發揮宏觀經濟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相輔相成的作用,為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提供支持;各方同意進一步加強結構性改革議程,同意研究應對全球貿易和投資疲軟的政策措施;重申將繼續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將避免競爭性貶值,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並同意就外匯市場進行密切討論溝通;承諾更好地監測資本流動,批准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的工作計劃;關注綠色金融的新議題。

“G20能達成這樣的共識非常不容易。”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復蘇狀態存在差別,政策空間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國能夠採取的措施必鬚根據自身情況。這次公報特別強調要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並指出這些政策工具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政策。

這和主席國中國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正在全球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下,倡導成立亞投行、擔任G20主席國等,都表明中國主動承擔國際責任,致力於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此次公報著重強調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這一倡議即由中國主動推動,並得到G20國家廣泛支持。易綱說:“雖然過去G20也談結構性改革,但這次會議將G20對結構性改革的關注提升到新的高度。”

匯率問題是本次會議的討論重點,最終討論結果體現在G20公報中,即“我們重申,匯率的過度波動和無序調整會影響經濟和金融穩定。我們將就外匯市場密切討論溝通。我們重申此前的匯率承諾,包括將避免競爭性貶值和不以競爭性目的來盯住匯率”。

“突出強調避免競爭性貶值的承諾,在當前全球貨幣政策分化的背景下是非常有針對性的。”易綱認為,這向外界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既是對G20成員自身的行為約束,也對非G20成員起到表率作用,以利於消除對爆發“貨幣戰爭”的擔憂。

“當下,中國的匯率管理對全球經濟和金融新秩序都非常重要,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很大程度上已經不僅是產品輸出國,更是資本輸出國。”朱寧認為,未來中國匯率管理應當注重三個方面,需要有更多明確的溝通,讓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化,政府應減少對價格形成機制的影響。

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對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十分重要。中國作為G20主席國推動重啟了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G20成員國在此機制上重點討論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國際主權債務重組體系和債務可持續性、跨境資本流動、全球金融安全網等議題,共同塑造更加平穩有序的國際貨幣金融環境。

當然,僅靠貨幣政策不足以提高全球增長。本次會議公報的共識指出,“貨幣政策將繼續支撐經濟活動,確保價格穩定,這符合央行的使命,但貨幣政策本身無法帶來均衡的增長”。

沈建光說,貨幣政策只能為結構性改革爭取時間,結構性改革的加速推進,確保經濟基本面企穩,或許是化解危機的根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