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欧货币政策出现明显分歧:美国坚持加息,日本坚守宽松

亚太日报

text

全球经济似乎已进入了新的增长阶段。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终于获得了喘息的机会,经济普遍开始出现上扬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纷纷上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水平。而在日前结束的IMF/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上,IMF总裁拉加德表示,全球经济正在走强,结构性改革的推行难度也会随之降低。与此同时,拉加德强调,目前经济尚未完全复苏,通胀率低迷的情况仍需引起广泛关注。

全球经济前景向好 可持续增长未得到完全保证

在本次年会召开前夕,IMF发布了10月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调升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至3.6%和3.7%,发达经济体2017年以及2018年经济增速预测分别为2.2%和2.0%,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方面,IMF维持了2017年整体增速4.6%的预期水平不变,并且上调2018年经济增速至4.9%。总体而言,IMF认为,投资、贸易和工业产出的显著增长以及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不断增强,共同支撑了本轮的经济复苏与反弹。

另外,IMF在年会召开前还发布了最新一期主题为强劲、可持续以及平衡增长的二十国集团(G20)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当前G20已经向强劲可持续增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在多数发达经济体中,通货膨胀率依然低于目标水平,而新兴经济体则面临着较低的大宗商品价格以及不同程度的国内问题。因此,经济的稳定增长仍无法得到保证,生产率增长仍处于低位水平,超过一半的G20经济体预估潜在增长率约为2%,甚至低于2%。另外,全球经济仍未实现平衡增长,尽管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不平衡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外部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并且集中于发达经济体。

IMF的政策指导机构,即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在一份公报中表示,全球经济回暖加速,前景更加光明,但决策者们仍不可掉以轻心,政策决策者们应当关注经济再平衡,确保实现稳定增长。具体而言,IMF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当根据变化的经济状况及时进行调整,在发达经济体中,货币政策仍保持适度宽松是适宜的,而部分国家应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实施空间,帮助缩窄产出差距。另外,决策者需要继续关注内部的不平衡问题,外部的政策调整也仍需继续进行。值得注意的是,保持长期增长需要更多的结构性改革,此外还需要实施G20增长战略。虽然各国的需求不同,但对大多数国家来说,都具备进一步提升潜在增长的空间。

主要央行各抒己见 日本央行明确坚守宽松货币政策

除传递出对于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乐观情绪外,此次IMF年会也成为了全球各主要央行表达观点,向市场传递信息的重要平台。通过梳理本次年会上主要央行的发言,记者发现,在西方央行中,日本央行独树一帜,依旧坚定高举量化宽松“大旗”,美联储则继续秉持逐步加息的态度,认为当前的通胀低迷属于暂时情况,而欧洲央行则处于“犹豫”期,并未对下一步的货币政策方向作出明确表态,主要的三家西方央行态度呈现出分立状态。

具体而言,在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看来,实现2%的通胀目标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日本央行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货币宽松政策,以期在更早的时间内实现价格稳定的目标。”黑田东彦在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说。另外,他认为,一旦价格上涨成为普遍现象,企业以及家庭的中期和长期通胀预期也将出现逐步增长,并最终使实际通胀率上升至2%。与此同时,日本央行认为,货币政策反映的是各国自身的经济状态,而各大央行也不需要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调整行动。

事实上,日本央行执行量化宽松政策的态度与美联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决心是类似的。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年会期间表示,预计美联储将继续缓慢提高短期利率,同时也将对疲软的通胀率如何影响货币政策路径抱有谨慎态度。在耶伦看来,今年最令人惊讶的当属低迷的通胀率表现,而美联储官员也将密切关注物价压力。与此同时,联邦基金利率将继续逐步提高,对未来几年内维持经济扩张是适宜的。尽管耶伦并未明确表示下一次加息将在何时到来,但根据当前市场的预测,今年12月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相比日本央行和美联储较为明朗的态度,当前欧洲央行仍未明确表示是否将加入紧缩阵营,表述仍十分谨慎。欧洲央行副行长康斯坦西奥认为,劳动力市场的改善与通胀上涨之间的关联有所减弱,这或将导致官员们倾向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官员此前曾表示,由于食品以及石油价格的回落,明年年初欧元区的通胀率或将跌破1%。此外,康斯坦西奥进一步表示,欧洲央行的债券再投资计划将会继续,直到得到进一步的通知,而该计划仍是央行重要的行动。

不久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曾为低利率政策进行辩护,认为将利率保持在低位水平仍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保持时间或将持续至债券购买计划结束之后,持续时间或将很长。从目前的情况看,欧洲央行对于当前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效果较为满意,市场预计在10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策者们或将决定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规模。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