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裡約丨奧運英雄:盤點閉幕式上的各代表隊旗手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22日上午,燃燒了16天的奧林匹克聖火緩緩熄滅,裡約奧運如期閉幕。在“賽會英雄”環節,207個奧運參賽代表團在旗手的帶領下進入馬拉卡納球場,整個環節時長為47分51秒。這也是歡慶成就、友誼和打破文化藩籬的時刻。

奧運賽場上,運動員們是閃閃發光的主角,是當之無愧的英雄,而閉幕式旗手就是英雄中的英雄。

中國——丁寧——乒乓球

閉幕式上,丁寧身著鮮艷的紅色運動服,高舉五星紅旗,走在中國代表團的最前面。“我好有福氣!”得知自己擔任中國代表團在裡約奧運會閉幕式上的旗手,丁寧竟有些不敢相信,她是歷史上首位擔任中國奧運代表團旗手的乒乓球運動員。

按照中國代表團的慣例,歷屆奧運會閉幕式旗手往往都由成績出色、且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的運動員擔任。怪不得白岩松在解說時說,對於本屆奧運會而言,很多運動員更願意做做閉幕式的旗手。中國歷屆的奧運會開幕旗手都沒有進入過前四,當然以前往往都是男籃來承擔,而閉幕式的旗手往往都有金銀銅的收獲。

丁寧在本屆奧運會上奪得乒乓球女單金牌,成為第五位女子乒壇“大滿貫”得主。隨後,丁寧又和隊友一起合作獲得女團冠軍,幫助中國女隊實現了奧運三連冠。做旗手,這位北京姑娘當之無愧。

美國——拜爾斯——體操

“能被隊友選為旗手太棒了。“這對我來說是夢寐以求的經歷,我覺得能代表美國,美國奧委會和美國體操是種榮幸。”拜爾斯的旗手身份是所有的美國運動員代表投票選出的,可見這位19歲的小姑娘已成為美國體育界的標志性人物。

拜爾斯是美國體操女隊當之無愧的“全能王”,她不僅有超強的實力,更有超級出眾的穩定性。在經歷三屆世錦賽的洗禮後,這位體操天才第一次出戰奧運就拿下女團、全能、跳馬和自由操金牌,而美國體操隊的金牌總數也就是這4枚。雖然平衡木決賽出現的失誤讓她錯過第五金,但單屆奧運會四枚金牌已經足夠讓拜爾斯載入史冊。

拜爾斯的故事就像“醜小鴨變黑天鵝”。她生於一個單親家庭,因為母親吸毒酗酒,她和姐姐很小就被寄養在外祖父家。苦難的生活讓拜爾斯養成了獨立和要強的性格,所以站在奧運賽場上她顯得無所畏懼。作為美國體操新一代領軍人,拜爾斯坦言,體操改變了她的生活,她會一直享受體操,享受比賽。

英國——凱特·裡查德森——曲棍球

給英國在閉幕式上舉旗的是女子曲棍球隊隊長凱特·裡查德森。決賽中,凱特領銜的英國隊面對的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荷蘭隊。常規時間,雙方戰成3-3。點球大戰,英國2-0擊敗荷蘭,不僅打碎了對手三連冠的夢想,更首度登頂奧運會最高領獎台。

同隊的海倫·裡查德森是她的妻子,她們不僅僅將兩枚奧運會金牌帶回了位於倫敦郊外梅登海德的家,她們還將會被載入奧運會的歷史。她們是奧運會史上第一對參與了同一屆奧運會的同性已婚伴侶,不僅如此,他們還是第一對獲得獎牌的同性已婚伴侶,甚至是第一對金牌獲得者。

“這真的真的很特別”凱特說道,“獲得奧運會獎牌很特別,更特別的是和自己的妻子一起完成了比賽並站上了領獎台……我們會用余生一起珍視這份美好的回憶。”

俄羅斯——伊先科和羅馬申娜——花樣游泳

俄羅斯代表團的旗手是一對姐妹花,花樣游泳運動員伊先科和羅馬申娜共同擔任俄羅斯的閉幕式旗手。這個決定被俄羅斯體育各項目隊長一致通過。

30歲的伊先科和26歲的羅馬申娜在花樣游泳雙人項目和團體項目上都獲得了金牌。她們一共贏得了5枚奧運金牌,包括倫敦奧運會的兩枚以及伊什琴科則在2008年就獲得了奧運會的團體金牌。

有俄羅斯隊的存在,其他國家在這個項目上基本只為銀牌而奮鬥。此次奧運會奪得銀牌的中國組合黃雪辰、孫文雁就說過,“把第二當成第一去比吧,反正俄羅斯組合也超不過。”

馬來西亞——李宗偉——羽毛球

馬來西亞閉幕式旗手是這個國家最有名的現役運動員,他是李宗偉。連續三次闖入奧運會決賽,李宗偉全輸了。不同的是,這次在裡約,他在半決賽淘汰了老對手林丹,但在決賽中面對年輕氣盛的諶龍,這位33歲的老將還是沒能實現突破。獲勝的諶龍興奮地倒在地上,與教練相擁慶祝。而李宗偉則面無表情地走向球包,一個人默默收拾完後離開賽場。

羽毛球是馬來西亞人唯一擅長的運動,他則是唯一有希望登頂的羽毛球運動員,他幾乎成了這個國家的獨生子。當所有的追光燈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這不再只是一時一地的勝負問題,往往被放大為民族體育復興進程問題。他曾說:“中國的奧運會金牌太多了,馬來西亞至今還沒有拿到過金牌,包袱實在很重,這是林丹他們無法體會的。”

“我覺得自己很失落、很失望,我今天的比賽已經做得最好,但對手確實打得很好,這也是我需要面對和接受的。來了四屆奧運會,三屆拿銀牌,不管是我自己,還是整個馬來西亞,應該還是需要一塊金牌吧,因為馬來西亞從來沒有拿過(奧運)金牌。”在決賽之後的發布會,李宗偉說完之後眼眶泛紅,擦掉了眼角的淚水。

奧運結束,亞太日報推出專欄《難忘裡約》,帶著大家梳理了屬於裡約的奧運記憶。一切結束,都預示著新的開始,請大家持續關注亞太日報,我們難忘裡約,東京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