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拟出新规,和“千店一面”的招牌说再见

界面新闻

text

以后在北京,那种临街店铺全部改成同一招牌的行动,或许要停止了。

9月29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会同市商务局制定的

《北京市商业街区店铺招牌设置规范(试行)》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征求时间截止到10月12日。

征求意见稿中最引发大众关注的内容,即是表明了店铺招牌“可以由设置人自主设计,同一街区内的店铺招牌不宜采取统一样式、统一色彩、统一字体等同质化方式设置。”

事实上早在2017年,北京市城管委就曾经制定颁布了《北京市牌匾标识设置管理规范》,对企事业单位设置牌匾标识提出了明确且细致的要求。

不过在实践执行中,包括北京在内,全国多个城市在户外广告、街头店铺牌匾、标识上大力整治,曾经涌现出不少“千店一面”的现象——即一条街上的商户除了店名不同,店招的材质、颜色、大小甚至字体都一模一样,被认为单调乏味、缺乏美感,难以体现商业经营的活力和特色。

拍摄于2020年8月25日的北京西站附近店招 (图片来源:授权转载自微博用户@数字热DGHOT)

更有甚者,统一的店招设计曾经呈现出荒唐的“审美灾难”,引发了大规模热议。

比如今年6月11日,西安莲湖区小南门的四府街多家商铺的招牌,被换成了统一的黑底白字,被市民吐槽像“灵堂”“殡葬一条街”。

西安莲湖区黑白招牌 (图片来源:陕西交通广播)

黑白配色的奇葩招牌不只是在西安,2019年3月,上海静安区常德路商家招牌集体变黑底白字也引发争议。随后静安区相关部门回应称,接受网友意见,店牌设计的颜色搭配考虑不够周全,已责成相关单位尽快整改。

上海静安区常德路黑白招牌 (图片来源:微博@人民日报)

多年以来,在国内大小城市,街道商铺“一刀切”式的统一招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民网在2018年发表评论称,一些地方政府以“美化市容,规范管理”为由对街道店铺招牌进行整齐划一的改造,是对招牌文化的破坏,也是对美化市容的一种误解。不仅陷入了形式主义,更可能扼杀掉城市的活力。

而这次北京拟出台的新规,可以说是对过往统一店招运动的一次纠偏,也是促进城市消费升级、繁荣夜间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需求。

征求意见稿中的起草说明和制定依据提到,在管理实践中,部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商业经营者反映,2017年的规范对商业街区的牌匾标识设置管理尺度过严,不利于营造商业氛围,希望能够结合商业街区特点,有针对性提出商业街区内牌匾标识的设置要求。

在学习借鉴上海、杭州等城市做法基础上,此次征求意见的新规对于“牌匾标识”有了新的定义,明确提出了“店铺招牌”的概念,即是指商业经营者在固定经营场所设置的,用于向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展示其名称、字号、商号、标识等内容的牌匾标识。

另外,征求意见稿还特别明确了对文保建筑、老字号和连锁企业的店铺招牌的设置引导。

比如,商业街区位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店铺招牌宜采用传统样式或者简洁、朴素的现代样式,展现传统文化特色。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上原有的店铺招牌,应当原貌保留;新设置店铺招牌的,不得影响文物本体安全和周边环境风貌。

经国家及本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老字号企业,除设置店铺招牌外,还可以设置体现历史文化的传统匾额和楹联;有条件的可采用石雕、木雕形式,在建筑物外立面实体墙的适当位置附着设置一处介绍老字号起源、历史和企业特色的铭牌,铭牌尺寸应当与建筑物外立面比例相协调。传统匾额的文字应当按照传统习惯规范书写,传统匾额和楹联内容仅限于标明本单位中文名称、字号、始创年代、题字和落款等。

北京大栅栏老字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拟出台的新规仅适用于商业街区,且具体商业街区名录由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市、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确定,并实施动态更新管理。

多位在北京东、西城区经营餐厅的老板告诉界面新闻,这次北京拟出台的新规,对于他们这种临街商户来说无疑是利好,“对于整个城市的更新、街道的审美提升都有好处,能鼓励商业的多元化繁荣发展。”

因为比起进驻商业中心的连锁门店,这类开在核心区胡同里的独立小店,在店面设计上会花更多的心思来保持独特的品牌调性和氛围感,而因为身处核心区,往往也需要遵守更严格的规范。这次新规明确了同一街区商铺招牌不宜统一,可以由设置人自主设计,也让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