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D校園記者 | 交換去美國:古西堡漫記

亞太日報

text

【編者按】“APD校園記者”專欄開欄語

李大釗先生曾說,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

當今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輿論環境復雜多樣,人文環境千姿百態,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融互動日益加深。青年學生雖身處校園,但不以此為認知之限;雖未歷滄桑,但才思兼備,意氣風發;在價值多元化時代,他們勤奮學習、勇於探索、奮發向上,在各種社會活動中扮演者極為活躍的角色。

亞太日報攜手“香港青年通訊社”開辟“APD校園記者”專欄,為青年學生提供交流、互動的平台,聆聽他們對社會和生活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承接他們目光中投射出的時代力量。

撰文|香港中文大學安劭凡

雙腳第一次踏上美利堅的土地時,感覺一切真實而又美好。

當我看到學校信息門戶上的項目通知時,其實我是拒絕的。因為你不能叫我去馬上就去,第一我要度娘一下,了解學校的基本情況(雖然中文信息真的少得可憐);第二就是截止時間離通知發布也就四天時間,立刻把材料准備齊簡直是“雖乘奔御風不以急也”的節奏。經過在學費、時間和語言成績等方面的深思熟慮、綜合考量後(一節毛概課的時間),我終於下定決心,趁著年輕,要去尋找一下屬於自己的詩與遠方(大四閑著也是閑著)。

從提交申請到辦理各種學院、學校、簽證的手續(此處可省略一萬字或另辟文章),我還一直處在出國離我還很遙遠的心理狀態,直到在機場即將登記的前一刻我才意識到,等待我的前方,一切還都是未知。

經過13個半小時昏睡與掙扎的不斷交替,我終於到達了紐約肯尼迪機場。取完行李後我立刻嘗試聯系了古西堡校方的負責老師(Becky),經過熱情洋溢的交流後(努力憋英語),我發現忘記了問最重要的事情,怎麼到學校!於是硬著頭皮走上airtrain,再在Jamaica站倒LIRR坐上長島鐵路,以為終於可以順利抵達學校的時候,我發現前方高能列車員正拿著訂書機一樣的東西哢哢檢票。沒買票啊我了個…!羞愧的想要鑽地縫的我鼓起萬分勇氣跟列車小哥說明情況,並力圖證明我不是有意逃票的時候,他淡定的看著我說,12dollars。後來我才知道,也可以先上車再買票啊不早說!

終於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學校後,Becky已經熱情的在主樓大廳迎接我了(其實是下班時間要到了)。入住宿舍的時候遇到了前來幫忙的Tomas同學,十分感謝他幫我搬行李還有提供的種種介紹,幫我緩解了不少人生地不熟的焦慮。他的中文名叫戴中浩,雖然從見面的第一眼我就親切地把他當作了同胞,但後來得知他出生在香港,中學時在上海念書,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韓國人,會講普通話、粵語、英語、韓語、日語且都能交流自如時,我那備受雅思摧殘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緊接著在宿舍便遇到了另一名中國同學Tyler,好吧其實他是12歲搬到的加拿大。同為北京同學的我們經過簡單的寒暄後火速決定,換宿舍到一起!於是就這樣錯了與老黑共室的機會(一點都不可惜)。

晚上Becky和她的同事帶著我們幾個來自中國、加拿大、奧地利、丹麥和印度的國際生們買好晚飯和必需品,第二天就是適應校園的新生營。第三天選課過後,古西堡的學習生活就算正式開始了。

學校的面積相當大,大到在民大呆久了的我十分不習慣,出趟校門還要坐校巴。然而它又十分之小,全校僅4000多名學生,也就民大本科生一個年級的水平。從建築面積上看更是如此,全校園除了中心的教學樓、食堂以及學生公寓,80%的面積都是空曠的——草地。當然環境是沒的說,經常有大雁過來學校的草地休息,走在校園的路上則免不了要時刻注意躲避他們的排泄物,避免中彩。

不得不說,作為紐約州立大學系統裡數不上的分校之一(50多個),古西堡最拿得出手的專業就是accounting(據說全美前十),然而對於學歷史的我並沒有什麼卵用。欣慰的是,我在選課的時候發現了History&Philosophy裡竟然有ChineseCivilization這樣已經算是高度貼合我專業(歷史學)的課,並且還是中國老師,於是我毫不猶豫的選了它。後來的經歷也證明,這是我在選課方面最為正確的選擇之一。出於對美國的興趣,我選了一門IntrotoUSPolitics,加上強制上的語言課(EnglishforSecondLanguageLearner),我開啟了只有三門課程的春季學期(一般大家都選4門,由於我們沒有轉換學分的壓力,所以只選了最低要求的數量)。

第一堂課是USPolitics,老師是一位西班牙裔的中年女教授。我作為班裡唯一的國際生,心裡還是十分忐忑的。好在老師十分友善,下課的時候還主動跟我打招呼,問我適應不適應這裡,她的語速會不會太快什麼的。在這門課上,我真正的感受到了許多中美課堂文化的差異。比如老師要留作業的時候,同學們居然會群起跟老師抱怨(甚至有一次讓大家寫一個關於奧巴馬施政成就的list,一個同學笑著說,老師你可以自己去google啊);回答問題根本沒有舉手這一說,有時候甚至就是直接打斷老師的內容;討論課分小組討論老師布置的題目,但是我這組的同學紛紛表示出對我這個中國學生的極大興趣,以至於我們組嚴重跑題,我一直處於被不停追問你們中國學生學習怎麼這麼刻苦呀,為什麼要來我們學校上學呀bulabula,而老師不但沒有制止,反而坐在我旁邊,饒有興致的參與到對我的集體發問中來,最後還說我們小組是goodtalk,令我大開眼界。

在我看來,這樣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無疑是平等自由和開放的,同學們各式各樣的觀點也令我眼界大開(我旁邊的Tom總是和老師對著干,每次發言都是反著老師講的來,以至於老師後來直接說課堂時間有限來打斷他,但他依然如故。雖然我不欣賞他的絕大多數觀點,但我仍然佩服他對發出自己聲音的堅持),但總感覺少了一點尊師重道的味道,可能畢竟還是傳統的中國人吧,總覺得一些對老師的禮節還是必要的。

還有一點觸動我的就是老師的自我批評意味的講授,她似乎時刻在提醒著自己的美國同學,要學會反思自己,理解並欣賞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與文化。講到伊拉克戰爭,她會提到當國會調查發現小布什發動戰爭的依據——伊拉克藏有破壞性核武器並無真憑實據時,國會為了保持和總統的關系和維持美國政府的團結,選擇了低調處理的時候,會反問大家,操縱美國民眾自911以來高昂的反恐情緒是否是正義的?當有同學提及中國總是譴責美國對其人權問題的擔憂和指控而不做出積極舉措的時候,她會說,在座的中國同學會比你對中國的情況了解的更多,你想知道中國的人權問題,可以多向他詢問,或者到中國去看一看,走一走。我由衷欽佩這種理性的態度,也希望以後我們國人在批判自身的不足時,會少一些極端民族主義者的指責乃至謾罵。

ChineseCivilization的老師叫宋京一,是80年代剛剛開放出國留學的留學生大軍中的一員,因緣際會留在了美國大學教書,一晃就是30年,女兒也已經結了婚。宋老師博士期間攻讀美國史,後研究領域轉向美國華人史,寫有研究紐約華人身份認同方面的專著,是我個人十分敬佩的老師。宋老師的個人經歷極富傳奇色彩。根據我在課堂和課下與老師聊天的了解,她的父親從民國時期就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屬於高級知識分子家庭。58年反右時打成右派被,長期與家人無法見面,直到80年代平反冤假錯案時才得以恢復名譽。具體的種種細節我已記不大清楚,然而我清楚記得宋老師在課堂上講到這一段個人歷史的時候,曾數度哽咽。平時課堂上嘻嘻哈哈的美國同學們那一天是格外安靜的,還有幾個女生在下課後過來拍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的。她說她得到出國留學的機會時沒有絲毫猶豫,父親也全力支持。對於她定居美國的選擇,我似乎多少可以理解到一些,卻又不好講明。幾乎每節課後我都會找她閑聊幾句,雖然80年代以後她便定居美國,但中文卻是一口地道的北京話。

我時常問她美國對中國歷史的研究情況和前沿進展,她總說老美很難真正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我說您書單上的好多著作都已經有中文版出版,她總說說中文還可以,但現在閱讀中文已經很困難了,平時只看英文書了,偶爾會拿人民日報來讀讀,恢復一下中文閱讀能力;我說美國的史景遷在中國歷史學界鼎鼎大名,她卻連JonathanD.Spence的中文名叫史景遷都不知道,我說就是Jonathan的時候她才能反應過來。她說美國學生根本不知道南京大屠殺是什麼,於是她推薦她的學生去讀張純如的TheRapeofNanKing,還問我國內有什麼講這段歷史的優秀電影(我給她找了陸川的《南京南京》);她說美國人不理解中國也是多民族國家時,特意讓我在課堂上介紹中央民族大學的情況。

我感覺我們在進行一種雙向的互動,我從課堂和老師了解到美國學生對中國的看法:除去有同學對中國和平崛起表示質疑外,還有同學對中國的firewall禁止facebook和youtube的目的是什麼表示好奇。其實我自己也不能很好地解釋這許多問題的原因,但他們讓我看到了一種有趣的角度。老師和班上的同學也通過跟中國同學的接觸有所收獲:宋老師對於80年代末那場政治風波在現在中國還是敏感詞的狀況感到吃驚(我對於她的吃驚更感吃驚);一些同學可以理解到中國近代以來遭受的種種苦難是中國尋求自強的內在動力(對不起我盡量說人話)。

除了課堂,課外生活也算得上是豐富多彩。ResidentHall會不定期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與游戲,甚至要過春節的時候還會組織中國春節的慶祝活動。在精心設計的小游戲之後會有大家自由交流的時間,而我帶去的春聯和窗花則成為了大家拍照的熱門“景點”,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獲。

由於從古西堡到NewYorkCity僅一小時火車車程,周末常去city逛街便是必然選擇。曼哈頓的繁華都市景觀以及眾多博物館和歷史建築的人文氣息都可以使人流連忘返,無需多做介紹。其實很多事情往往知易行難,交換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多出去走走總是沒有壞處的。

我堅持一個人逛完了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美國華人歷史博物館,雖說面對後現代藝術作品那像是直接用顏料潑成的畫作我表示實在無法欣賞,但我還是折服於紐約幾大博物館的藏品之豐厚,尤其是大量中國魏晉時期的整幅巨型壁畫以及明清時期的珍品瓷器。當然了,第五大道、時代廣場、帝國大廈、自由女神、華爾街什麼的是一定要看的,不然實在不好意思說來過大扭腰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