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特色产业集群让三少民族走上幸福小康路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贫困户为平贝母中草药基地播撒有机肥。 侯玉鹏 摄

中新网呼伦贝尔6月3日电 题:内蒙古特色产业集群让三少民族走上幸福小康路

作者 张玮 侯玉鹏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今后更要好好干。”3日,38岁的占春发抱着自家的小羊羔,笑得合不拢嘴。

6月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杜鹃花开娇艳欲滴,素有“小江南”美誉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让当地百姓走上幸福小康路。

鄂伦春自治旗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嫩江西岸,是中国最后一支狩猎民族、中国三少民族之一--鄂伦春族的聚居地,被誉为“鲜卑民族发祥地”。

占春发是诺敏镇东新发村2014年被识别的建档立卡户,过去一家5口人仅靠租地种植大豆、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

图为贫困户在滑子菇基地倒盘菌袋。 侯玉鹏 摄

提及当时,占春发说:“那时候种地遇上灾年,几年下来欠了20多万元债务,孩子又小,老父亲身体又不好,有把子力气使不上,没有门路挣钱,更谈不上还债了。”

当地政府了解这一情况后,不仅为占春发提供了50000元贴息贷款发展肉羊养殖,还让其享受每年3000元的“菜单式”扶贫补贴政策,并纳入了生态护林员范围,每年岗位工资10000元。

图为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贫困户通过养蜂脱贫。 侯玉鹏 摄

如今,占春发的20只基础母羊已经发展到200多只,不仅还清了债务脱了贫,还逐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记者了解到,诺敏镇是以农业为主的猎区乡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07户4074人,接近鄂伦春自治旗贫困户比重的三分之一,是该旗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乡镇。

诺敏镇党委书记孙悦告诉记者,一直以来,该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因人因户施策,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全面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截止到目前,诺敏镇正常脱贫863户2102人,稳定脱贫740户196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79%。

诺敏镇地于第四、第五积温带交汇处,森林覆盖率达74.6%,山多林密、水质清澈,对发展以中草药、滑子菇、黑木耳、牛羊、山果等生态种养殖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时下,诺敏镇“京蒙扶贫”对口支援协作项目之一的中草药平贝母种植已经进入盛花期,各村200余户贫困群众参与6500亩金莲花、平贝母种植基地生产劳动,每天人均收入150元。

抢抓“京蒙扶贫”协作政策机遇,依托林下资源优势把特色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攻方向,是当地一直以来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北京西城区帮扶资金注入,诺敏镇黑木耳菌包生产厂孕育而生。2019年,依托黑木耳种植基地5个村、71户贫困户、197人积极承包经营,采摘干木耳6.5万斤,平均每袋木耳菌产0.148斤干木耳,户均增收3000元。

“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是该镇振兴农村经济的“点睛之笔”,为发展现代农业、助力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能,增添了无穷生机与活力。

“今年2亩地种豆角就能比往年种黄豆收入高出10倍,订单农业就是好啊。”2017年已经实现稳定脱贫的卧罗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永章笑着说道。

图为鄂伦春旗诺敏镇党委书记孙悦调研建档立卡户大棚经济发展情况。 侯玉鹏 摄

卧罗迪村支书刘继喜介绍道,当地依托诺敏镇蔬菜产业基地优势,鼓励前屋后院有地的贫困户参与订单农业,龙头企业为种植户免费提供种子、有机肥、技术指导并提前发放回收保证金,蔬菜成熟企业回收,种植户只负责管理现场点钱就行。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老百姓奋斗奔向新生活的起点。”孙悦说,下一步,诺敏镇将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以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