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上世纪90年代初北海一度发展迅猛,但很快遭遇了楼市崩盘。在金融危机后,这个广西城市迎来复苏。
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17日报道,杨壁山(音)住在一栋高层建筑的顶层,从他家可以俯瞰北海这座港口城市,看到城市规划者们的成果。北海的高层建筑井然有序;一条主干道向着远处的山脉伸展,连通北海市和广西境内其他地区及其他沿海港口。
报道称,北海的城市化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北海一度发展迅猛,但很快就遭遇了一场楼市崩盘。而如今北海经历着又一次繁荣,这次的复苏是由金融危机后政府主导的巨额贷款带来的。
杨壁山的出生地距离北海市有1000多公里远,他于上世纪90年代来到北海。这些年他雇用过3000多名农民工,他们大多原本在他的老家泸州一带种田,而泸州位于中国内陆的四川省。他们来到他的公司——一家叫做北海市现代建筑的公司——打工。“他们很多人现在都成了北海人,”杨壁山说。
报道称,与中国众多沿海城市类似,北海市的人口也因内地农村移民的涌入而膨胀。根据数据服务提供商万得资讯的估算,过去20年,北海市的人口涨幅超过了27%,达到170万。按照中国的标准(北京市有2100万人口),北海仍旧是个小城市。
1984年,中国将北海等14个城市列为沿海开放城市——其中位于西南部的只有北海市——北海由此迎来第一波迅猛增长。当地的基建热潮使北海的城市化得以迅速实现,也令杨壁山的建筑事业大获成功。
“中国的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差异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市政府,因为城市的基建是由地方决定的,”大岳咨询公司的总经理金永祥这样解释,大岳咨询是一家为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基建项目上提供咨询服务的企业。
报道称,随后楼市的崩盘也在这座城市留下了印记。许多街道至今仍有很多没有窗户、霉迹斑斑的房子,这些老房子突兀地耸立在外形光鲜的高层建筑之间。当地人将这些废弃的房屋称为“1993年的房子”,1993年北海的经济跌到了谷底。
那次经济周期过后,当地政府致力于扶持地方产业。2001年北海工业园区建成,主要发展电子产品,只是不像深圳等其他港口城市那么成功,深圳与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建立了良好的供应链关系。北海市政府在2007年建立了铁山港工业园,集中发展重工业和石化工业。
然而北海命运真正转变,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之际。齐纳百思是北京一家智库,其首席分析师王欣玲称,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由于出口贸易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威胁,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而这些资金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报道称,本世纪前十年间,用于道路等项目上的基建支出为建筑行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由此吸引务工人员——如杨壁山手下的3000多名农民工——来到北海,反之又促成了北海当地住房市场的繁荣。
中国政府在1998年开始推动住房私有化,此后全国各地的住房建设活动一直呈增长趋势。结果,北海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支出,增长了20多倍,从2000年的21.8亿人民币增长到2010年的480亿人民币。
当地人认为,像杨壁山这样的房地产开发商可能又将从房价的新一轮上涨中受益。如果繁荣真的重现,那也许是因为北海与中国一些大型港口城市不同,它从未发展过重工业,具备一种中国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特质——相对洁净的空气。北海的热带气候意味着这里无需燃煤供暖,而且当地也几乎没有需要消耗煤炭的工业。
当地开发商称,今年的头几个月,中国北方北京周边地区的严重雾霾,帮助推动北海的购房量增长。北海的气候和沙滩,也使这里成为中国国内一处度假及养老胜地。“就基础设施而言,当前中国最需要的就是环保设施,以及为老龄人口配备的医疗及养老设施,”金永祥说。
政府数据显示,12月份北海市住房销售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6%,而北京仅增长了3%。
经历过北海房市最惨淡时期的杨壁山,如今对源源不断涌入北海的人潮很有信心。“不会再有那样的低迷了,”他说。“北海很受国内候鸟们的赞赏。”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