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關注,叫“時尚受害者”(Fashion Victimes)

觀潮網

text

當前幾天被一篇有關牛仔褲毀滅未來的公號文刷屏,繼而又有行業機構聯合爲牛仔褲正名,這些表明快時尚對環境以及人類的影響正開始進入普通公衆的視野。而另一篇源于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的美聯社新聞調查作品的文章《你吃的每條魚都可能沾著另一個人的血和淚》,則令公衆感到震撼。這樣的情緒背後是對一個發展到相對文明的社會階段,在商品消費的背後依然有著諸多不爲人知的行業內幕,甚至在錯綜複雜的行業利益鏈條背後有人長期處于被“奴役”的悲慘狀況的難以置信,“血饅頭”的故事到此並沒有消失。

相比一條魚背後的慘烈,一件衣服的背後很可能也沾著另一個人的血和淚。這段時間對時尚産業而言,同樣充滿反思與關注,4月24日被稱爲“時尚革命日”,其來源與3年前孟加拉國那場舉世震驚的倒塌事件有關。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國首都達卡郊區薩瓦爾鎮的“拉納購物中心”(Rana Plaza)發生了大樓倒塌事件,事發時正在制衣廠工作的3000多名工人遭遇了滅頂之災,現場死難者達1100多人,受傷者超過2500人。這場悲劇被稱爲迄今爲止最大的服裝産業災難。作爲全球品牌代工生産廉價服裝的最大出口國之一,這座原本應該是6層樓的商業廣場,由業主Rana擅自改造成9層樓的廠房大廈,分租給多家利潤微薄的小型服裝代工廠。而在事發前該建築已經出現裂縫,但工人們依然被主管脅迫進廠工作。此次事件至少牽涉到20多家大型時尚品牌零售商,包括Zara的母公司的Inditex、西班牙時裝品牌Mango、加拿大百貨巨頭Loblaw、丹麥工作服制造商Mascot、英國廉價時尚品牌Primark、大衆品牌Matalan、沃爾瑪、意大利服裝零售商Benetton、美國零售商J.C.Penney等。

這起令世人震驚的災難性事件讓全球開始關注孟加拉國制衣業工人的生存狀態和工作環境,以及長期以來被指控分布于亞洲地區的血汗工廠。龐大的時尚産業所面對的無論奢華或者大衆廉價市場,亞洲是最大的代工區域。而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逐漸提高,東南亞以及南亞等地國的最低工資吸引著零售商和品牌商,對歐洲的制造商來說尤其如此。就孟加拉國的情況而言,蜂擁湧入的時尚零售商催生著孟加拉國服裝産能的擴大,大型企業接獲的訂單都超出他們的生産能力,因此這些企業紛紛將更多工作分包給中小企業去做。這種分包行爲以及中間人在這一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大,從“奴工”、“童工”到惡劣的工作環境,工資剝削甚至由此形成的腐敗與黑社會勢力,“血汗工廠”浮出水面。

事實上作爲行業黑幕,多年來對“血汗工廠”的指責從未停止。這些工廠涉及一系列的安全問題、違反勞動法以及非法分包等。以愛爾蘭廉價品牌Primark爲例,就先後爆出過諸如消費者在其新買的衣裙中發現與衣服標簽一起縫制的求救信,上面寫有“Forced to work exhausting hours(被強迫長時間透支工作)等字樣;還有來中國監獄的中文求救信等(新聞的真實性未經證實)。盡管事件的最後以Primark的危機公關而告終,不過令人咋舌的低價策略背後的“血汗工廠”始終難逃質疑與诟病。

“4.24”災難後,更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時尚産業需要改變,因爲如果沒有改變,這樣的悲劇注定還將重演。“4.24”一周年之際我正好在倫敦,目睹了時尚界以及人權組織對此的“作爲”。當天倫敦一家NGO人權組織War on Want在牛津街的貝納通店鋪門口進行了“不再有更多時尚受害者”的活動,旨在推動英國高街品牌和零售商加入孟加拉國安全協議,以及呼籲這些品牌與零售商給予工人們工作條件和最低生活薪資的保障。同一天倫敦時裝學院的學生們也走上街頭進行了首次“Fashion Revolution“遊行,並在社交媒體上推出了#whomademyclothes#的主題活動。

Who-made-your-clothes.tumblr.com

非盈利組織Fashion Revolution的設立正是始于“4.24”災難,該組織由設計師Carry Somers 和 Orsola de Castro創立,總部位于英國。Fashion Revolution的核心運動是每年4月18日到24日的Fashion Revolution Week,鼓勵消費者向品牌提問:是誰制造了我的服裝?包括原材料來自哪裏;是誰種植了棉花、紡織與染色以及縫制了我的衣服?該活動旨在促進服裝企業的供應鏈透明問題,關注每一件衣服背後的産業工人生存狀況。因爲“血汗工廠”是時尚産業供應鏈全球化中的一環,絕大多數今天的時尚品牌巨頭不再擁有自己的生産設施或不會親自掌管生産設備,這使得他們難以監測或控制整個供應鏈的工作條件。這種情況對整個行業和對品牌本身構成巨大的監管挑戰,而作爲供應鏈中的工人在這一過程是隱身或被忽略的。

三年過去了,Fashion Revolution Day也吸引到全球越來越多的人士參與其中。就在上周Fashion Revolution發布了《Fashion Transparency Index時尚透明度指數》,這是其成立三年來的首份權威報告。報告覆蓋有公開數據的、全球營業額最大的40間時尚品牌公司,涵蓋奢侈品、高街、大衆品牌、電商,包括服裝、配飾、運動品牌等多個類別公司。

fashionrevolution.org

“時尚透明度指數報告”基于供應鏈的五大指標評級:政策承諾、審查補救、跟蹤溯源、參與協作、治理進行綜合評分。分數涵蓋四檔0-25分;26-50分;51-75分;76-100分。0-25分表示企業基本沒有任何向公衆開放的供應鏈信息;26-50分表示公司似乎有意改善供應鏈,但公開信息極少;51-75分表示公司在政策承諾、審核報告方面領先其他公司,亦有對供應鏈信息進行公開但不夠充分;76-100分表示公司對供應鏈有跟蹤溯源及補救治理措施,亦更充分地公開供應鏈信息並進行行業交流協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供應鏈的透明度和企業社會責任息息相關,因爲公司的供應鏈越透明,政府、大衆、NGO組織就更容易對其進行監督,因此,供應鏈的透明可以說是一個企業道德最明顯的標志之一。

報告也顯示,印象中“血汗工廠”頻發的大衆品牌、快時尚品牌的供應鏈目前反而是透明度較高的,遠高于奢侈品行業。無論奢侈或大衆時尚品牌,對他們遍布全球的供應分包商缺乏監管或不知道他們的産品在哪裏生産,誰在什麽條件下生産的情況下,品牌就無法確保“公平生産”和“綠色生産”,更無法保障對人權的最基本尊重。

時尚透明度指數向我們展示了只有極少數品牌願意分享他們的供應鏈信息公開(其重申了一個事實,即改變的道路是艱難的)。時尚産業深刻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影響著爲此工作以及享受産業成果的人。對一個産業的改變而言,透明度只是個開始,一個艱難而複雜的開始。

waronwant.org

我們也必須記住,時尚産業爲數百萬人提供了就業,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女性。我們今天的時尚加工制造80%由18-24歲的女性制造,而我們唯一知曉並暴露于公衆面前的僅僅是拉納廣場悲劇。如何爲她們的工作提供一份合理的薪資、勞動者的尊嚴以及保證她們的工作空間和環境是安全的,可控的,這是一個産業的長期博弈過程。

作爲普通的消費者,全球化中微小的個體,我們對此是難以承受道德之重地選擇逃避,忽略;還是在“良知”的內心微瀾裏能夠對此予以稍加關注?在我們龐大的時尚消費背後那漫長的全球跨國生産和消費鏈環,一切看上去是如此遙遠,實際又如此之近。

來源:觀潮網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