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电影成为娱乐产业中收到冲击最大的领域之一,据多家媒体、咨询机构估算,仅中国内地的票房收入就可能减少120亿到160亿元。针对电影业遭遇的各种问题,全国各地也从2月起相继出台种种政策,帮助相关企业渡过难关。
目前,尚未有针对疫情期间企业减少损失的全国性政策文件出台,而各大省市相继公布了促进本地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比如北京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上海也有出台了《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拥有较多影视产业公司的浙江省,也发布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关于支持中小企业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浙江省也出台《关于积极应对疫情推动文化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湖南制定了高达1亿元政策红利的《促进电影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
这些文件作为指导性意见,其中有不少条例是与电影产业息息相关,涵盖了电影公司在金融补助、项目制作、电影放映等多个不同的环节。
《囧妈》剧照。从春节档到现在,有多部影片撤档或放在线上视频平台播出
金融补助:提高公司生存能力,减少财务负担
金融及补助基金或许是这些宏观调控中,能够对影视公司产生最大帮助的一个领域,能够最大程度上缓解这些公司在疫情期间的贷款问题和现金问题,让公司生存下去。
在北京,有以下多个与金融、补助基金密切相关:(均为政策节选,下同。)
上海也有不少金融及补贴方面的条款发布:
同类的条款,江苏也有不少:
而在浙江,也有许多类似条款的发布,包括减税降费、优化专项资金的使用、降低融资成本、延期还款等。湖南也有延缓征缴和减免电影事业专项资金的规定。
减负,基本上是这一块政策措施中的核心。各地的政策大同小异,方向上也相对统一。不管是电影行业的专项基金的申请与调配,还是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贷款时间、提高融资便利,以及延缓保险缴纳时间,都是让电影公司减少后顾之忧。
电影项目作为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投资回报相对较慢,出品一部常见的中等成本影片,从前期开发到最终上映后获得收益,通常需要两年或更长的时间,资金周转一直是其中的难题。许多影视公司都曾经历过融资难的问题,出品过《战狼2》等优秀作品的春秋时代文化的董事长吕建民,此前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多年前的早期项目,有时难以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融资,不得不去借高利贷,才保证影片拍摄和制作顺利完成。
影视融资,也成为去年北京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的热门话题。北京电影节期间最新发布的《中国电影投融资调研报告(2019)》当中提到,“77.8%的金融投资机构有涉足电影信贷或相关业务的计划,60%以上的金融机构设置了影视文创等特色部门,55.6%的金融机构已出台各种电影融资业务优先或特色支持信贷政策。”不过,双方的合作之间,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报告中就提到,“信息不对称、收益不固定、对影视行业不了解,是金融机构在进行影视业务拓展时,遇到的最主要难点所在。”
《中国电影投融资调研报告(2019)》封面
内容创作:讲述正能量故事导向明显
内容是电影的核心,也是电影获得价值的根本所在。内容制作大概能氛围前期筹备、建组拍摄及后期制作三个阶段。各地出台的政策中,也有不少条款针对这些领域。
北京希望确保优秀影片的正常制作:
上海希望引导创作出更多针对疫情正面宣传的内容:
江苏同样选择了对疫情正面故事的宣传:
湖南相对简单,项目制作层面的帮助,更注重在政府部门的服务方面:
在各地的相关政策当中,重点在两个方向。其一是对相关主题创作的引导,除北京提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等主题作品”之外,其他各地都相对统一地鼓励电影从业主创作出更多与此次疫情相关的“正能量”作品。疫情期间,有非常多来自民间的力量以及感人的医务工作者的故事,通过新闻报道为大众所知,其中有许多都是非常优秀且值得改编的故事原型。总体来说,这样的政策,十分明确地呈现出有关部门对电影的重视,以及近期宣传导向的重点。第二个方式,则是政策上的便利性上,不仅要加快审查手续等相关工作节奏,还要对特殊项目进行“特事特办”。对电影公司来说,这些政策有利于疫情过去后,帮助重点项目尽快上映,让市场重新焕发活力。
不过,在制作环节中,其实收到影响最大的还是建组拍摄环节。由于剧组人员密集,且演员不能在拍摄期间佩戴口罩,即便各地已经出台多个相关复工指导性意见,但绝大多数剧组依然从1月24日、25日停工至今。何时能够大规模安心复工?演员的档期如何调整?摄影棚的租期如何规划?这些问题不能仅仅交给市场或法律进行解决,出台相应的方针性条款,或许能够将疫情过去之后的纠纷降低。
主旋律正能量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成为2019年国庆档的票房冠军
院线放映:中小影院及生存不易
电影院线,在疫情过程中近乎彻底停摆。从春节前所有春节档影片撤档开始,全国电影院也相继关闭。作为人流密集性场所,电影院本身的通风效果也相对较差,在疫情期间极易发生交叉感染。
早在2月26日,北京就出台了《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北京市电影行业复工防疫指引(1.0版)》,提出隔座售票、一天消毒8次、身份证实名登记、戴口罩观影等众多条件。不过在社交网络上,绝大多数观众还是表达了不会在疫情没有结束前走进电影院的意愿。对于完全依赖观众购票获得收入的电影院来说,将会有连续好几个月的收入真空。各地针对电影院出来的政策也非常丰富,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撑,不仅中小型院线会有直接倒闭的风险,就连很多大型院线,也会考虑关停许多电影院。
北京的补助重点在于中小型影院和国产电影补贴:
上海将根据影院规模、银幕数进行合理支持:
浙江也拿出1000万进行院线补贴:
湖南则拿出了一亿元政策红利:
房租与人力成本,是电影院停工期间必须负担的最大问题。有的院线,已经开始跟电商外卖平台合作,售卖储备的食品、饮料,但对于大多数院线来说,这样的现金回收只是杯水车薪。
此前,界面文娱采访了北京某影城的李经理就曾表示,
“比起通过线上售卖零食、饮料来缓解经济压力,政府和行业内的支持可能更加关键。”政策的落实,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减租降租的政策基本只在国企物业单位实行,私人物业很难减免场地的租金和物业管理费。”许多院线都开在城市的商业中心或者商场内,如何如何让这些院线也能享受到一定的租金减免,或许是各地在政策执行时需要更多考虑到的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补助条件上,各地的选择反倒有着较大的不同。北京明确表示将“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中小型影院”,上海和浙江大多选择根据影院本身的规模及票房进行补助,湖南则将在此基础上对2020年票房收入靠前的影院进行奖励。这样看来,或许在北京的中小型影院能够更加有机会在疫情期间生存下去,而湖南的影院将更加努力提高营业额,只有名列前茅,才有机会减少今年的损失。
另一方面,这些针对影院的优惠或补助政策,大多都是在疫情结束后重新开业,或者以上半年作为节点,并辅以复工后更多播放国产影片为导向。对广大院线来说,只能尽量通过种种方式,挺过疫情,等待市场全面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