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國務院港澳辦前常務副主任陳佐洱20日出席“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論壇,並發表題為《為了香港未來的發展》的致辭。在提到香港經濟、民生發展和周邊地區相比有些差強人意時他指出,究其原因,恐怕就是在特區成立後,出現了兩個“化”的問題:“沒有依法實施‘去殖民化’,而‘去中國化’卻死灰復燃、氣焰囂張。”
他說:“不‘去殖民化’反而‘去中國化’,使‘一國’和‘兩制’都受到傷害,這種背離歷史本質的怪現象造成了香港巨大的內耗,歲月蹉跎,引發裡裡外外許多問題。”
21日,香港多家媒體就陳佐洱在講話中提出的“兩化”問題發表社評。
“兩化”問題確實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
香港《大公報》在題為《陳佐洱“兩化”忠言值得深思》的社論中稱,陳佐洱的講話在眾多發言中是毫無保留、句句“到肉”的。兩個“化”,聽起來令人不太“舒服”,但不能不承認,當前港人社會現實中確實是存在相關問題或傾向,在一些涉及到“一國”的重大原則問題上未能正確對待中央在港的憲制角色、地位和權力,是不爭的事實。
香港《商報》發表題為《不容“去中國化”禍港》的社論稱,綜觀近年香港局面,爭拗不止難得安寧,以至經濟進步遲緩、民生改善不彰,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正是社會出現一股“去中國化”的逆流,且愈演愈烈肆意妄為,令香港寸步難移,處處掣肘,兩地關係受損,市民無奈眼看歲月蹉跎機會消逝,香港一些優勢點滴流失,在空轉之中整體競爭力不進則退。這種反常情況值得警惕,更要直斥其非,不容“去中國化”危害港人福祉,損害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
香港《文匯報》在題為《反對“去中國化” 以獨特優勢貢獻國家》中社論稱,香港回歸18年來,“去中國化”傾向確實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成為窒礙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阻力。
少數人“去中國化”對抗行為時有發生
《商報》社論指,檢視香港近來的一些動向,就不難理解陳佐洱講話是有的放矢。雖然香港已回歸18年,但不得不承認,仍有些人沒有擺正“一國”之內香港作為地方與中央的關係,要的是假“一國”真“兩制”。還有人逢“中”必抗,逢“國”必拒,逢與“內地”交流必反,以極端行動反覆挑戰“一國”底線,以至香港社會屢屢出現咄咄怪事。
如以“蝗蟲”醜化內地自由行,發起“驅蝗”行動,本土激進團體甚至喊出“中國人滾回中國”,並且糾眾恐嚇甚至暴力攻擊內地遊客﹔一家酒店因為將店內指示牌說明中加入簡體字而遭到抗議,被人汙蔑向內地客戶“跪低”,酒店被迫將簡體字撤下並道歉﹔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被人冠上“割地賣港”之名,有人散佈“內地吃掉香港”等不實謠言,以所謂“反赤化”、“反殖民化”抹黑和抗拒兩地融合,“拒絕中國”。
《大公報》亦舉例指出,2017特首選舉,必須由提委會提名、選出的特首必須愛國,都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8.31決定”的規定,代表了中央意志,但在港人社會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落實和尊重,然而反對派公然提出“還我普選權”和“港人特首港人選”,極少數本土勢力激進分子更在活動中公然打出港英殖民政府時代的“龍獅旗”,如果把這種極端對立、對抗的行為稱之為“去中國化”或“戀殖民化”,可說並不為過。
《文匯報》在社論中稱,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等重大建設均遭到狙擊阻撓,更有人煽動針對內地遊客的野蠻暴力行動,這些“去中國化”的行為,妖魔化兩地的經濟合作,企圖割裂香港與內地的聯繫,將香港變為“孤島”。
若脫離內地 香港將被邊緣化、孤島化
《商報》在社論中指出,香港經濟體較小,腹地又在內地,賴以生存的是“超級聯繫人”的仲介功能和地位,如果脫離內地,前景如何不難設想,惟崩潰一途﹔挑動“去中國化”,要阻要隔,有什麼好處呢?只會令港邊緣化、孤島化。市民對此應心中有數,相信亦不合乎大多數港人之心願。只是少數人“去中國化”的言行破壞力不小,容易令外界對香港產生疑慮,誤以為整個社會對這些人的危險荒唐行為持縱容態度,以至形成疏離感,對兩地關係造成負面影響。社會各界必須展現正確立場,積極主動發聲,採取有效行動,共同制止“去中國化”毀壞香港社會根本利益。
香港《文匯報》社論指,回望歷史,香港和內地的經濟民生關係從來密不可分。香港有人試圖搞“去中國化”,與經濟發展大潮背道而馳,其後果必然導致香港發展緩慢,不進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