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老撾賽區預賽舉行

text

(亞太專遞)第七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老撾賽區預賽舉行

新華社沙灣拿吉(老撾)6月10日電(記者榮忠霞)第七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老撾賽區預賽10日在老撾南部沙灣拿吉省凱山·豐威漢市舉行。

比賽由中國駐老撾大使館主辦,沙灣拿吉崇德學校承辦。來自老撾首都萬象寮都公學、沙灣拿吉崇德學校和巴色華僑公學的14名中學生參加了此次比賽。比賽設有中文演講、中國國情知識競答和中華才藝展示三個環節。本次比賽的主題為“我的中國夢”,參賽選手以鏗鏘有力的演講、精彩的才藝表演表達各自關於中國的夢想,贏得了現場觀眾的掌聲和好評。最終來自萬象寮都公學的13號選手阿努帕和崇德學校的6號選手蕭美珍獲得一等獎,將代表老撾前往中國昆明參加決賽。

獲得去中國參加決賽機會的老撾小姑娘蕭美珍在賽後激動萬分,與一句漢語也不會講的母親相擁而泣。蕭美珍告訴新華社記者,她從小就學習中文,“父母和我都非常希望自己能去中國留學,這次獲得去中國參賽的機會,感覺離實現自己的夢想近了一步”。今年讀高二的阿努帕是一名華裔,從小在漢語環境中成長,讓他的漢語水準很高,才藝環節的太極拳和現場寫下的書寫的

“中國夢”三個毛筆字也折服了評委和現場觀眾,終於獲得了去中國參賽的機會,讓他特別興奮,“太高興了,我最大的一個夢想終於實現了”。

在比賽中,很多選手展現出來的中華傳統才藝水準很高,如崇德學校選手張小江與同學一起進行的舞獅表演,巴色華僑公學吳月麗的快板表演,都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在老撾的傳承與發展。崇德學校的另一名選手黃小金在演唱歌曲《明天會更好》時,即興說出了“學習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學好漢語,明天會更好”這樣兩句話,引起了現場觀眾的熱烈共鳴。

已經來到老撾40餘年的崇德學校董事長馬勵娟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現在老撾人學習漢語的熱情越來越高漲,比她剛到老撾的情況是天差地別,現在學校裏60%以上的學生來自於老撾人和其他國家的僑民。

中國駐老撾大使館政治處主任趙承剛在賽前致辭時表示,作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漢語承載著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希望同學們能通過學習和掌握漢語,了解中國悠久的文明歷史和深厚的傳統文化,認識這個充滿朝氣、日新月異的國度。

為增進各國青少年漢語愛好者對中國語言和中華文化的了解,中國從2008年開始舉辦“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六屆。今年第七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決賽將於10月在中國雲南省舉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