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郎:從心所欲 65歲還年輕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黃玉郎,香港漫畫的教父級人物,香港武俠打鬥漫畫的開創者,建立起香港漫畫的“流水線”作業模式,並曾在香港市場中創下每年15億港元的市場規模。40餘年的摸爬滾打,性格豪放的黃玉郎幾起幾落,甚至因事入獄,一生經歷頗具傳奇色彩。

日前,記者在2015年香港書展《名家談三毛》分享會見到了黃玉郎。紅黑相間的襯衫、白褲子、標誌性的八字胡,犀利的語言,沒人想到他已經65歲了。分享會後,黃玉郎接受了亞太日報記者專訪,暢談他對“三毛”漫畫的感情、目前的生活狀態以及對內地漫畫事業的看法。

“三毛”帶我走上漫畫之路

作為叱吒香港漫壇半世紀的重量級人物,黃玉郎與漫畫的結緣是因他童年在理發店裏偶然看到的“三毛”漫畫。生於上世界50年代的黃玉郎家中條件不好,很少有機會接觸漫畫。當時香港理髮店中有為顧客打發時間而準備的漫畫書,在那裏,黃玉郎第一次看到了“三毛”。

“怎麼會有比我還可憐的小孩,比香港還要窮的社會啊。”黃玉郎這樣描述他看到《三毛流浪記》的第一感受。黃玉郎當時年紀小,時常要多看幾次才能明白“三毛”的故事,但他還是一次次地溜進理髮店裏看。受“三毛”的啟發,黃玉郎喜歡上用簡單的圖畫表達故事和生活,就這樣,他走上了漫畫之路。

黃玉郎說:“‘三毛之父’張樂平先生的無對白、四格的小品漫畫影響了逾四成的香港漫畫工作者。當然也包括我。”隨著時代的發展,香港漫畫的風格日趨多元,但黃玉郎還是喜歡無需對白就可以表現故事的漫畫創作手法,他覺得這種風格可以更多地表現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除了對香港漫畫創作人的啟蒙和引領,黃玉郎還對張樂平先生的家國情懷深表敬佩。他說:“同為中國人,他以筆作刀、保家衛國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尊敬。而他根據抗戰經歷創作的《三毛從軍記》更是不老的經典,意義深遠。”

做自己喜欢的事延伸漫畫的價值

已入花甲之年的黃玉郎依然“很忙”。除了在香港的漫畫產業外,黃玉郎近年也漸將工作重心北移至內地。2003年後,他不僅為中央電視臺製作了多部少兒動漫,也與深圳的科技公司簽訂了協議,在他漫畫的基礎上逐步開發配套的手機遊戲和網路遊戲。

2011年,黃玉郎在杭州建立了工作室。據《明報》報導,黃玉郎正籌備於杭州建立一座類似“美國環球影城”的動漫文化創意園,面積大過兩個維園,裏面會重現他歷來創作的經典動漫場境及人物,預計投資額高達人民幣30億元。

當問及黃玉郎為何將工作重心逐漸由漫畫轉移到其他產業時,黃玉郎淡定地說:“因為我喜歡啊。而且這些產業都建立在漫畫的基礎上,它們在無形中延伸著漫畫的價值。”

黃玉郎不僅在事業上緊跟時代的步伐,在生活中他也是一個“潮人”。他註冊了新浪微博,“坐擁”18萬粉絲,並時常發他的生活狀態與感悟,與粉絲互動。他還表示以後若有空,會每天上傳一幅自己畫的小品漫畫。他說:“現在不管做什麼,都是成也網路,敗也網路,而我也要擁抱互聯網。”

內地漫畫事業仍無大師但已開始起飛

在2008年的一次訪談中,黃玉郎曾說內地漫畫界還沒有大師。7年後,內地漫畫事業漸入佳境,記者再次問及這個問題,他的答案依舊是NO。

黃玉郎說:“在我看來,一個人若被稱為漫畫大師,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首先他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且這種風格有一批追隨者;其次,他的作品一定要銷量好;最後粉絲對他的喜愛度和忠誠度都很高,甚至可以通過作品與他神交。雖然內地當下還沒有這樣的人,但潛在的已出現。”

對比香港與內地的漫畫產業,黃玉郎認為香港的漫畫產業曾蓬勃過,但因網路和盜版的衝擊,開始走下坡路。而大陸的漫畫產業以前比較暗淡,因政府的支持和民間力量的踴躍,開始起飛。黃玉郎說:“內地最暢銷的漫畫書年銷量已達170萬冊,這是一個很好的預兆。但還遠不夠,日本最暢銷的漫畫書年銷量有400萬冊。我認為在中國這個數字最少應達到1000萬。”

黃玉郎認為“勤快”是促進中國漫畫事業發展的不二法門,他說:“中國漫畫工作者大概半年才會出一次新作品,有些甚至需要一年。我希望中國的漫畫工作者每週最好都有新作品面世。這樣才能保持一個漫畫家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