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在西沙群島海域的主權衝突,引爆越南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反華暴亂。中國政府5月17日開始派輪船包機赴越南撤僑,在此前撤出了3000人的基礎上,18日再派五艘船到越南接僑民回國,還宣佈暫停部分雙邊交往計畫。預計再有約4000名中國工人將于5月19日全部啟程回國。
有外媒報導,此次衝突看似緣起南海,實則有一定複雜歷史原因,偶然中有必然。事件暴露出越南政府治理的各種問題,也反映出當地居民對勞資關係、貧富懸殊的不滿。也有外媒稱,此次衝突與長期積累的反華情緒有關。
新加坡《聯合早報》 援引《經濟學人》報導稱,河內外交官說,越南政府的態度是允許局面“受熱但不沸騰,讓群眾能出出氣,但要避免情緒失控。報導稱,越南的局面說明,通過片面化宣傳、塑造假想敵來渲染民族主義,往往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官媒掌控甚至壟斷信息的社會,用民族主義來轉移社會對本國政府的不滿,這工具看似很好用,實則很容易失控。
報導稱,嚴重的反華暴力,也暴露了越南的治理危機。越南政府對形勢惡化始料不及,這說明了許多問題,它顯示出官方對社情脫節。南中國海主權爭端能引爆如此嚴重的暴力,其中除了有越南民眾對中國的不滿,還包括他們對勞資關係、貧富懸殊的抗議。中國大陸的一些承建中介商對大陸員工與越南籍員工同工不同酬的差別對待,也是當地人不滿的根源。
報導稱,西沙群島的主權爭端是導火線,但越南政府的縱容——包括“親美派總理阮晉勇與“親華派越共總書記阮富仲的角力,助推局面不斷升級。主權爭議、地方政治與經濟的因素糾結起來,釀出一場讓各界震驚的大爆發。
香港《南華早報》 評論稱,有在越南投資的台商指出,越南對集會遊行有嚴格限制,倘若沒有某方面的授意,大規模示威很難成功舉行;可是反華人士竟可以連續多天在多個省份示威而不被禁止,甚至在示威演變為打砸搶後當局仍無動於衷,警察則姍姍來遲,此情此景實在耐人尋味。
評論稱,越南統一後,當局對華僑、華人肆意迫害,沒收其財產,並把不少人投入監獄,導致數以十萬計的華人被迫投奔怒海。當時的排華,表面上是中越兩黨交惡殃及池魚,其實是越南當權者刻意掠奪華人社會的財富,排華是以階級鬥爭的方式進行的。但這次暴徒針對的是兩岸三地在越企業,而這些企業是越南改革開放的成果,在越南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大作用。排華行動很可能令外商撤資,更令計畫前來投資的人望而卻步。
香港《大公報》 報導稱,越方是次嚴重的暴力排華,看似有些突然,或許超出越官方的預估,但突然中有必然。鑒於中越之間歷史和現實的恩怨,越南政府實際上一直都在有意識地向國民灌輸排華意識。
報導稱, 目前在越共和越南政府的合法性下降、管治能力低下的情況下,其不惜打民族悲情牌,放任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氾濫,也不排除有意將國內矛盾通過南海問題引向中國的可能。 對越共領導層來說,雖然轉移國內危機是把雙刃劍,但認為在美國重返亞洲的背景下,以及國內低迷的民意壓力下,還是值得一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