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客家青年的深圳32年:没让自己失望

亚太日报

text

導語: 2015年,深圳特區35周年,我們將目光聚焦在三十多年前來深圳的年輕建設者們的身上,他們與特區一起成長,他們是特區輝煌的見證者和創造者,也是深圳精神的代言人。亚太日报将为您讲述他们与深圳的系列故事,敬请关注!

梁金魁(右)與弟弟在深圳

本期人物: 梁金魁,男,1962年生,廣東省梅州市梅縣人,81年初到深圳,83年正式調入深圳工作,至今32年。

【亞太日報 姬婧瑛】梁金魁1979年應屆參加高考,那一年高考中專大專本科混在一起考,他記得考試劃了大綱,考完後按成績依次排,他考上了廣東省財貿大學(中專)的烹飪系。那個時候的學生畢業的選擇,一是考大學,二是去上山下鄉,三是頂替父母的工作。梁金魁的父母那年不到退休年齡,他也不願意上山下鄉,參加高考是他僅有的選擇。

在烹飪系學了手藝,梁金魁畢業順利分配在梅州工作。當時各地餐廳到他們學校招人,同班一個同學被招聘到了深圳香蜜湖西餐廳,81年的時候,這個深圳同學叫幾個同學出來幫忙操辦個宴席,梁金魁來深圳幫了這個同學一個禮拜。到深圳打拼的念頭在梁金魁的腦子裡萌發了,82、83年他一有機會就會來深圳轉轉,尋求調到深圳工作的機會。梁金魁回憶說,那時候他在梅州有份不錯的工作,同時也在申請定居香港(香港有親戚在),如果到深圳工作住毛坯房,需要下很大的決心。

猶豫沒多久,83年底梁金魁以借調的機會進入深圳中航企業集團工作。特區設立之初,國企招聘正式員工要有勞動局派發的指標,那時候中航企業集團十萬人一年才有十個指標,很多人是借調工和合同工,很多分公司的領導都沒拿到指標,進入深圳國企難度可見一斑,而這個指標限制隨著基建工程兵轉業才逐漸放寬,有一年中航集團拿到100個轉業工程兵指標。

梁金魁因為既有技術又懂管理,84年便拿到指標正式落戶深圳,從83年到2002年,從21歲到40歲,梁金魁在中航企業集團度過了黃金20年,十年管理中航餐廳,十年管理中航汽車公司。2003年梁金魁調入太平洋保險公司,08年再次調轉到中國人壽深圳分公司,現任深圳南山支公司總經理。

最熱鬧的地方

81年深圳只有上步路那一塊,都是沙路,一下雨都是黃泥,騎單車去蛇口要一個半小時。深圳變化很大,從最先建起賽格大樓,後來建起格蘭雲天大樓、上海賓館,後來的國貿,一座座都是標誌性建築。那時候坐車進入深圳第一眼會看到上海賓館,它很出名。

一座座的樓拔地而起,一群群的人湧進深圳。從全國來深圳採購的人很多,市場主要集中在上步的一條街。上步那邊有很多人白天去香港做菜農,晚上從香港帶很多東西回來賣,晚上每家每戶都賣日用品,香港進口的香皂、牙膏、毛巾、味精、衣服等,挨家挨戶串起來的夜市。那時候也沒人管,整個上步區到晚上很熱鬧。

那時候內地買塊普通香皂都需要證,深圳卻可以任意買,還是進口貨。很多人採購了帶回去內地開小店,他們來深採購最多的是豬油、雞飼料、尿素,這些都是從香港進來的。有些菜農從開夜市,慢慢規范化到開公司,很多人富了起來。同時,國營的貿易行也经营這些物資买卖,在全國賣的很火。

服装加工厂(网络图片)

隨著深圳做“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的企業越來越多,上步村裡很多房子租給了這些工廠,這些工廠到全國招工,招來很多人。最早的三洋公司,向全國招工最多,在蛇口工業區最出名,解決了很多勞動力的就業。

另一個熱鬧的地方是沙頭角中英街,中間站個警察,一邊是深圳店鋪,一邊是香港店鋪,间隔分明。在這裡可以很便宜地買到很多香港的東西,但比較麻煩,買東西需要單位開證明的。

舉例来说,味精當時市場上是十塊錢一包,上步賣五塊六一包,中英街賣三塊七一包,差價就是這麼大。還有女孩子穿的絲襪,其他地方買不到,很多人從中英街採購了回內地賣。

深圳由此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深圳給我的很多

梁金魁在梅州工作一個月工資36塊錢,來深圳一個月工資72塊錢,翻了一倍,更驚喜的是深圳工資每年都會漲。梁金魁剛來深圳住在竹子做的平方裡,也就是中航的集體宿舍,一個月住宿費4.2元,交24斤糧票和6塊錢伙食費包吃。每個月可以節餘近60塊。

梁金魁回憶說,雖然那時候住在竹坯房裡比較艱苦,但一點都不覺得苦。那時候成天就是幹活,晚上單位組織活動,餐廳吃完飯把桌椅撤掉,大家跳舞,唱卡拉OK,中航文化生活組織的很好。那時候最快樂的事是下班看香港的武打片,宿舍接個天線就能收到香港台,一天播兩集,到時間就蹲著等看電視。

恰同学少年,右一为梁金魁

那時候內地領死工資,沒有個人發揮更大長處的場所,梁金魁說,來了深圳感覺有用武之地,從年輕到現在一直感覺很充實。

84年梁太太隨遷到深圳,他們分到了一個十平方的宿舍。後來他們趕上深圳第一批房改(中航是房改試點),他們因為雙職工雙深戶又是管理幹部,積分較高分到了房子,86年分的房子,87年入住,在上步區,這個福利房當時價格一萬多,他們一次付清打八折實付8600塊,買了他們在深圳的第一套房子。十年後,2006年梁金魁按揭買了第二套房子,100萬的房子,后来8年間升值很多倍。梁金魁說深圳給了自己很多。

谈到深圳的变化,梁金魁说道:“在深圳32年了,感覺深圳最大的變化是政府的服務意識,從官本位到以民為本,以前辦個證明都要找關係,不然臉難看門難進等,現在非常規範,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深圳與香港唇齒相依,當初深圳發展很大程度依賴香港,如今是深圳反哺香港的時候,雖然深圳在市民收入、市民素質和城市建設方面與香港還有很大差距。”

沒讓自己失望

梁金魁做中航餐廳管理十年,做中航汽車管理十年,做保險十年,三個領域跨度很大,梁金魁說自己從沒感覺不適應,做管理行業的思路差不多。

那是激情歲月,梁金魁白天上班,晚上還經營自己的小印刷店。

“國企管理很嚴,下班後自己偷偷幹,家裡爸爸有祖傳的印刷手藝,印刷機是手搖的,小印刷廠開了十年,20平方的小店,收入是當時工資的好幾倍,那時候名片成本一盒2.8元,賣30元,利潤多高,各單位都要印名片的,開店的不多,收入比較穩定,我和我爸爸倆人,自己排版手工印刷,我每天干到晚上1、2點,多年养成了習慣。”

“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很充實,沒有讓自己失望,深圳確實是有付出就有回報的地方。只要你堅持一定會有收穫。”“我們一批同學有很多離開深圳回家的,堅持不下來,我覺得我主要是看得遠,熬得住,我那時候想的挺多的,我想我做技術跑到哪裡都不會餓死,我能堅持。回想當時辦邊防證申請(深圳通行證)很難的,也都走過來了。”梁金魁說。

“我來深圳的時候跟你們現在的年輕人一樣的,那個年代的平臺,你們現在的平臺,可以發揮的空間一样很大。你看現在的互聯網+,很多年輕人很厲害,我看著身邊做這個行業的一個個都上市了,只要堅持下來,找對方向,別說一套房子,什麼都會有。”

“我是個很樂觀的人,我不會把工作當任務來做,我當做學問來做,我三個工作跨度很大,飲食、貿易、保險,我走進這些行業,我都能適應,能做好,研究學習,不會帶來太大的壓力,也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相信機遇是給有準備有能力的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現在也是走在同行的前列,跟很多互聯網公司跨界合作。我女兒學什麼我也跟著學什麼,一直沒停過。”梁金魁說的神采飛揚。

因為有很多像梁金魁這樣永不停止學習的“建設者”,深圳才能煥發出持久的創新活力。

寄語深圳:“三十五年前你是弄潮兒,今天你依然是領頭羊,我為你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