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
題:中國禁毒戰爭之“雙村記”
新華社記者
梁賽玉
王健
翁曄
陳寂
中國的禁毒戰在100多年前的虎門銷煙時就已打響,光榮而艱巨。新華社記者在26日國際禁毒日前夕探訪了曾被稱為“中國制毒第一村”的廣東省博社村和西南邊陲被毒品侵蝕的廣西塘表村。兩個村莊的涅槃故事折射出中國禁毒工作的進步與挑戰。
今年5月,43歲的蔡龍秋被任命為廣東陸豐市博社村新一屆村黨支部書記。擺在他面前的任務是重塑這個以生產毒品聞名的村莊。這個粵東海邊小村,一度有20%的家庭涉毒,制販冰毒量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
一年前,廣東出動3000多名全副武裝警力封鎖博社村突擊掃毒,摧毀18個特大制販毒犯罪團夥,搗毀77個制毒工廠。販毒村的“幕後老闆”、村黨支部原書記蔡東家被捕。
蔡龍秋記得,那時的博社村,每條村道旁都堆滿生活垃圾,靠山的田溝邊,生活垃圾夾雜著廢棄的制毒原材料殘渣。雨季時,癱瘓的水利溝渠常常滿溢,海水倒灌排不出去,臟水在村莊恣意橫流。
“毒根”拔去後,博社村失去了主要的經濟來源。重振村莊是蔡龍秋面臨的最大考驗。在國家的幫扶下,他帶著村幹部,修好排洪渠和灌溉渠,復原荒田,重新耕種果林。
如今,博社村打算借臨海優勢,發展海產養殖業,鼓勵村裏有能力的人帶頭設廠,拉動就業。為解決就業,陸豐市已舉辦3場招聘會,為博社村100多個年輕人找到了工作機會。
“掃毒後,無論是交通狀況還是生態環境都有了改善,大家的法律意識也增強了。”剛參加完高考的博社村村民蔡木樞說。他已經被廣州一家職業技術學院提前錄取,學習電梯工程專業。
蔡木樞認為政府還要加強教育。因為窮,村裏好多年輕人都沒受過教育,法律知識也少,不少人就去制毒。“如果讀了書,找到了體面的工作,大家就都不會再去做那種事情了。”他說。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中國登記在冊吸毒人員已達258萬人,禁毒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國際禁毒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加強組織領導,採取有力措施,持之以恒把禁毒工作深入開展下去。
禁毒的人民戰爭在中國從未鬆懈。距離陸豐市約305公里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的塘表村就正在探索通過發動“戒毒人員”群防群控。
靈山是廣西第三人口大縣,也是毒品的重災區。靈山縣散發給媒體的宣傳材料中如此描述村莊的毒品問題:吸毒人員基數大,吸毒人員違法犯罪問題突出。
塘表村不到五千人,外出務工人員有三分之一。務工收入的增加也導致了毒品氾濫。
塘表村黨支部書記韋良宗說,在這個總面積不足8平方公里的小村,千餘名吸毒、賭博、黑市交易人員曾在這裡聚集。幾經整治,成效不大。
後來,村裏發動一些戒毒人員加入禁毒戰爭,情況開始有了變化。塘表村村民韋光(化名)曾是“癮君子”,毒齡6年。如今他成了村裏甚至是鎮上打擊吸毒販毒的中堅力量。
“我不想看到毒品繼續禍害周圍的人了。”韋光說。
2012年,韋光看到村子淪為“毒窩”,就主動找到村裏和派出所,建議組建一支由塘表村群眾組成一支巡防隊,負責禁毒防範,維護村裏的治安。
韋光告訴新華社記者,因為自己有吸毒經歷,他對毒販的活動規律有所了解。吸毒人員他溜一眼,就能大致分辨,這為他的巡防工作提供了便利。
群眾巡防隊成立後,塘表村在對吸毒人員的管控上,實行“家庭為主——村委引導——巡防隊管控——派出所幫教”的工作機制。對販毒人員採取嚴打。
塘表村還設立了禁毒基金,動員村民捐資,補充巡防隊日常經費開支。2013年基金設立以來,共收到捐款3萬餘元,保障了村裏各項禁毒工作的開展。
現在,塘表村沒有新滋生的吸毒人員,群眾對禁毒政策、毒品危害的知曉率達98%。“人民戰爭”改變了一個曾受毒品危害的小村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