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柏林6月14日电 题:欧洲抉择“封”与“融”:柏林墙遗址旁的沉思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1990年6月13日,柏林墙开始正式被拆除。30年后,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内13日举办的一场特别展览,让人们重新思考两德统一至今,历经申根协定、难民危机和新冠疫情后,欧盟内部边界以及欧洲一体化的变迁。
这场名为“欧洲的边界价值观:从柏林墙倒塌到新冠疫情”的露天展览,设在三十年前柏林墙最先开始被系统性拆除的柏林贝尔瑙尔街段。
展览主办方柏林墙基金会在介绍词中写道,冷战结束后,人们开始强烈期盼一个统一、繁荣和没有边境的欧洲。展览上与之相关的一张张历史照片让人仿佛回到当年欧洲一体化建设高歌猛进的时期。
1985年6月,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在卢、德、法三国交界处的申根小镇一艘船上签署了《申根协定》。1995年3月,协定正式生效。申根区内部实现了人员流动自由。这一章展出的照片中,既有曾是宿敌的德国和波兰边境如今仅剩画着国旗颜色的界碑,也有捷克加入欧盟时布拉格街头挥舞欧盟旗狂欢的人群。在另一张照片上,当爱沙尼亚加入申根区后,首都塔林机场挂出了“不再需要护照”的标语。
“这些期望只在部分程度上得到了实现。”柏林墙基金会表示,近年来,人们又经历了边境铁丝网的重现:新建的边境防护设施保卫了欧盟外部边境,而与此同时,难民则在前往欧盟边境的途中命丧地中海。
始于2015年夏秋之交的难民危机,是欧洲人关于边境记忆的一次复归。在摄于2016年的一幅照片中,一艘利比亚巡逻船正在地中海上截停一艘满载难民的橡皮艇。另一幅摄于2019年夏天的照片中,几名难民试图翻越摩洛哥和位于非洲的西班牙海外自治市休达之间高耸的边境铁丝网,边境警察却早已守候在下方。
资料图:1.3公里长的东边画廊绘满了不同国家艺术家的作品,是现存最长的一段柏林墙遗迹。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在难民危机“风暴眼”德国,2015至2016年有数以十万计的新难民从陆上进入其国境。其中,毗邻奥地利的巴伐利亚是大批难民入境的首站。时任该州州长的泽霍费尔围绕难民和边境政策多次叫板德国总理默克尔。尽管泽霍费尔在难民危机期间要求关闭该州边境的表态从未付诸实施,德国人却记住了他在那场危机中的名言:“没有安全便谈不上自由。”
而数年后的2020年3月15日,当新冠疫情在欧洲大规模扩散之际,正是由已转任德国联邦内政部长的泽霍费尔本人宣布了德国将向五个陆上邻国“封国”的消息。
展览的最后一章“新冠时期的边境”展出了德国和波兰关闭陆上边境后重新部署的警察和海关人员。一幅照片反映了超过两万难民从今年年初即被困在希腊莱斯博斯岛难民营中,那里的防疫条件十分恶劣。策展人仿佛提醒身处新冠危机的欧洲人,上一场危机尚未远去。
拆除柏林墙三十年,欧洲在一体化进程中大步向前,却也因各种危机而来回踱步。
资料图:201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30周年纪念日。游人在主要纪念场所之一、柏林火车北站外的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内,一面插满玫瑰花的柏林墙遗迹前纪念。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如今,为走出新冠疫情带来的空前经济衰退,欧盟正在酝酿迈出“以融合打破藩篱”的下一步。6月18日,欧盟领导人峰会将讨论总额7500亿欧元的“复苏基金计划”。
法兰克福金融合作协会董事总经理胡贝图斯·韦思(Hubertus Vaeth)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在资本自由跨境流动的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发行货币的政府或至少拥有一种共同的财政政策,“而迄今为止,欧元区还缺乏相应能力”。
“这可能标志着欧盟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胡贝图斯·韦思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