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夢遠行40年——許鞍華和她的“黃金時代”

亞太日報

text

4月19日,憑藉電影《黃金時代》獲得最佳導演獎的許鞍華在後臺展示獎盃。新華社發 黃燕華攝。

(亞太日報記者李夢歌、朱林 綜合報道)拿一次獎不容易,更別提拿五次,而且還是華語電影的最高獎項之一的金像獎——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近日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去年票房鎩羽的文藝片《黃金時代》終於在獎項上揚眉吐氣:該片以10項提名最終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5項大獎,這同時也是該片導演許鞍華第五次拿下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成為當晚的最大贏家。

黃金時代:一場無畏無懼的遠行

"窗上灑滿著白月的當兒,我願意關了燈,坐下來沉默一些時候,就在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鐘似的來到我的心上:‘這不就是我的黃金時代嗎?此刻。’

湯唯在電影《黃金時代》中飾演女作家蕭紅。 資料圖片。

香港橙新聞評論說,《黃金時代》並不是一部非常完美的作品,它的硬傷與缺陷無法迴避。它是帶商業元素的文藝片,也是帶文藝氣息的商業片。對於它的獲獎,我們只能說,在文藝片日漸式微、商業化嚴重並且缺乏創新的大環境下,《黃金時代》讓我們看到香港電影人的情懷、勇氣和堅持。

許鞍華的“蕭紅情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許鞍華在一次專訪中說,自己年輕時並不喜歡蕭紅的作品,只是聽文藝界的朋友講到她的生平,覺得很傳奇。“她是在香港過世的,所以我特別有點親切感,覺得她的一生是非常淒怨的故事。而且她是在香港淪陷之後十幾天就死了,我就想,如果能夠把她的生平拍成電影會很好。

一直到2008年,許鞍華再看蕭紅的作品,“閱歷豐富了,才明白她寫作的好 。

2010年,當編劇李檣把一本叫做《穿越愛情的漫長旅程》的劇本交到許鞍華的手上,它也就是後來的《黃金時代》。許鞍華拿著這個劇本,在香港走了一圈,很多老闆都告訴她:“我們雖然很喜歡這個劇本,但是太文藝了,市場完全沒有保證。許鞍華一次又一次悻悻而歸。

許鞍華在電影《黃金時代》拍攝現場。 資料圖片。

許鞍華自己解讀:“黃金時代是反諷的。她也很清楚,直接拍攝那個理想年代,“是冒風險的。

《黃金時代》電影製作費用高達6000萬元,耗時三年打造劇本,輾轉大半個中國完成拍攝,有湯唯、王志文、郝蕾等十幾位明星演出。“找投資時,都願意出三分之一,但2000萬拍不了,所以等了那麼長時間,許鞍華說。直到編劇李檣的劇本進入星美影業董事長覃宏的視野,才得以開機。

覃宏說,《黃金時代》這部電影的出現,本身就是一件反市場的事。不是商業片,卻找來了投資,沒有高片酬,卻包攬了大腕,拍攝艱難,沒有人叫苦叫累。而吸引所有人無條件付出的,都是那個叫許鞍華的人。

許鞍華和 《黃金時代》主演**湯唯、馮紹峰在電影拍攝現場。 資料圖片。

香港媒體評論說,在《黃金時代》裡,你可以看到一個導演該有的操守——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今年的金像獎,大約是頒發給這一份情懷、一種堅持、一場無畏無懼的遠行。

許鞍華說:“在我這個年紀,不死不病有飯吃就已經很開心了,拿這個獎並不會增加我的快樂感。但這個獎的意義深刻,它好像認可了冒險追求創意和挑戰。它未必是一部很完美的電影。這個獎更加鼓勵我的創作,也鼓勵那些敢於嘗試的人。

“人間有味是清歡

回顧金像獎歷史,只有兩部大滿貫作品(即同一部電影同時包下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男、女主角),分別為第15屆的《女人四十》和第31屆的《桃姐》,這兩部都由許鞍華執導。此外,她還榮獲過三次金馬獎最佳導演、三次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最佳導演、一次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導演、兩次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以及一次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

然而,這樣一位擁有無數榮譽加身的女導演,卻當真是香港電影業界的一位“異類。在男性撐起一片天的導演行業,許鞍華代表華語女性導演佔得一席之地;相對於早早享用豪宅香車、名牌加身的同行們,她仍以素面朝天、冬菇頭、黑框眼鏡示人。而最重要的是,在如今以商業化電影為主流的形勢下,許鞍華還能不疾不徐地拍著自己想拍的電影,作品涉獵愛情、家庭、武俠、政治乃至驚悚題材,五奪金像獎、三擒金馬獎。

這樣一位建樹豐盛的大導演,卻也面臨種種困窘:拍片很難找到老闆出錢、出行坐地鐵或巴士,至今仍和母親在香港北角租房過日子。她曾說:“你給部戲我拍,我會很開心。但我不想因為戲而發愁,只要不讓老闆虧錢就好啦。許鞍華的電影演繹的往往是平淡的生活,但觀眾卻能從中品味到百樣的人生。電影每一幕、每一幀似乎都有油煙的氣息、米鹽的味道,平淡無奇的人間煙火經許鞍華之手,嘈雜又動人。

許鞍華為了給《桃姐》選擇拍攝地,曾走訪了二三十家香港的養老院,並在養老院里住了頗長一段時間。 資料圖片。

許鞍華形容自己拍電影就像賭徒,而且是一直不肯離席的那種。香港作家黃碧雲說:“她的電影就是她的生活,她的人,她的光彩與粗糙,缺陷與完整……整體看,就可以看到她的求索。比如,為了拍養老院的戲,她曾在養老院呆了頗長一段時間。後來許鞍華說,就當提前預知自己未來的生活。旁人聽得戚戚然,她卻嘻嘻哈哈、姿態豁達。每次現身公眾的許鞍華從來都是爽朗的,採訪時也總會時不時發出隨性樂觀的笑聲。

年近68的許鞍華未婚無子,她曾自嘲說是因為“沒有女人味,但她卻對於女性題材有著特別的偏好。不同於習慣聚焦少女婉約心事的張艾嘉、風格委婉夢幻的張婉婷、探討情欲大膽出位的黃真真,她的落筆總是冷靜客觀,對女性有著近乎殘忍的細緻勾勒和不帶鮮明好惡的價值評判。《姨媽的後現代生活》裡,斯琴高娃穿著自織的紅毛衣泳衣下水,把泳池染成一片紅。救生員拉她上岸,說:“阿姨,來例假了怎麼還游泳?這狠手下得觸目驚心,把生活的不堪扒開給你看。所以,香港影評家石琪評論《半生緣》時還寫道:“想不到女人原著、女人導演的此片,簡直有點‘反女人’。

1984年的許鞍華,紅過今日王家衛

香港資深影評人列孚曾說:1984年,許鞍華如日中天,比今日的王家衛更紅。

談最快樂的事情,許鞍華脫口而出:“拍了一個戲,然後觀眾很喜歡。 資料圖片。

今年即將68歲的許鞍華,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但她談起自己最快樂的事情,脫口而出的是:“拍了一個戲,然後觀眾很喜歡。

許鞍華的履歷非常漂亮:港大畢業,隨後在倫敦電影學校進修電影,遊學歸來後做大導演胡金銓的助手。無線任編導時期她拍攝的《ICAC》等作品便技驚四座,七、八十年代她又成為新浪潮寵兒。從《瘋劫》到《投奔怒海》收穫的不僅是好口碑,還難得地屢有票房佳績。

她的電影作品涉獵多種不同範疇,包括文學改編、武俠巨著、半自傳體、女性議題、社會現象、政治變遷、以至驚栗電影。憑藉作品《黃金時代》,許鞍華成為目前奪得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得主的唯一一人,她也憑此影片在去年第三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