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 李子柒诉微念:赢不是真赢输不是真输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冯桂

超级网红李子柒与其MCN微念之间的矛盾已经发酵一段时间,最近发展到对簿公堂。不少人认为该案中资本方凭借当初的优势地位和李子柒缺乏经验,用合同和公司股权结构给后者挖好了坑,在微念上市变现时剥夺其应有利益。也有人认为资本方在把李子柒从区区9000粉的小IP扶持长大的过程中,投入巨大、风险巨大,能够上市兑现时享受更大收益合理合法。案件的是非曲直,外人一时难以判断。网红与MCN对战,从来都只是利益之争,谁胜谁负乃至两败俱伤,于外人、于社会都没什么干系。该案的特殊性在于,李子柒作为中国文化输出的一个难得品牌,如果因当事双方的争斗归于毁灭,绝非大家乐见的结局。不仅于此,无论哪一方胜诉,该案的判决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未来中国网红类IP创投的法律规则,这将是影响深远的。

一、胜诉不赢的微念

表面上看,杭州微念在证据、资源和可运用的法律手段上都占据上风,胜诉可能性很大。但实际上无论胜败,微念都将面临危困局面。败诉,微念将失去李子柒这个超级IP,公司的最核心资产,公司不仅不可能上市,也难以运营下去;胜诉,虽然能够保住对李子柒这个IP的控制权,但内容创作人李佳佳如果离场,那么将来空有IP,没有内容来源,微念的上市和运营仍然很为难。微念面对的这种两难局面,正是原告方敢于在基本证据(合同约定、公司持股比例)不利的情况下发起讼战的主要原因。也因此,微念迄今的表现一直比较克制和低调,并一直希望能够与李方沟通、协调,和解解决纠纷。

src=http_%2f%2fupload-images.jianshu.io%2fupload_images%2f13171963-7d7575f3360087d9.jpeg&refer=http_%2f%2fupload-images.jianshu.jpg

二、败诉不输的李子柒

反观李子柒一方,虽然在证据上居于不利地位,胜诉的可能性很小,但总体来看反而是主动的一方。虽然目前尚难以得知该案具体证据情况,但按过去的案例判断,李方很难推翻16年双方签订并履行了多年的合同,也很难改变当前对她不利的股权结构。但是,李子柒有底气的是,即使诉讼败诉,最糟的结局不过是赔偿违约金退出离场,近年来的类似案例多如此判决。其握有海量粉丝、顶流影响力,必定也有强有力的投资人愿意力挺,换个号再练过成功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而微念当前持有的超级IP只有李子柒一个,一旦李彻底离场,微念很难玩下去。在这种形势对比下,李子柒败诉不见得就输。

三、难以达成的和解

该案发展至此,舆论多认为双方如果互撕到底是个双输局面,最好的方式是和解结案。但是,当前形势下双方都很难真正让步,微念在众多背后投资人的捆绑下,绝难以让出超级IP的控制权和公司的控股权;而李佳佳一方既然发起挑战,在获得决定性胜利之前也不可能妥协。不仅如此,目前来看虽然微念有和解的愿望,但没有能够有效制约对方的手段,因为李佳佳作为自然人,改换工作是其自由,所赔偿的违约金金额虽不会是个小数,但也绝不可能高到能覆盖微念的全部预期可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在短时间内能达成和解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四、网红类IP投资规则已经在酝酿变革

这起案件闹得满城风雨,反映出当前的规则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相关变革已是势在必行。首先是投资方的内部风险管理,该案清晰的揭示,像过去那样单靠合作协议和给予一定劳务报酬的方式已难以绑定顶流的内容制作人,MCN必须创造和选择新的合作方式,否则投资风险将大到无法控制。其次是网红类IP不同于过去的艺人培养,李子柒这种类型的顶级网红一般都是选题、写本、拍摄、剪辑一条龙自己来,独立性极高,其在创业过程中肯定将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分享更多利益。再次是既然现有运作方式难以满足羽翼丰满的内容制作人,也缺乏约束其的制约机制,那么就有必要、也必定会创造新的合作机制和规则体系,例如采取向有潜力成长为顶流的创作人提供期权。最后是该案无论诉讼结案还是和解结案,所产生的新的模式或规则体系都将深刻影响今后中国的网红类IP投资制度,也许会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案件。

网红诉MCN,其实都是利字摆中间,双方要想解决问题,说到底还是要务实、舍得让利。微念在长期合作中,尤其在旗下IP高速成长过程中,没有采取新的利益分享模式彻底绑定李子柒,不得不说是一个经营上的失误。当前要摆脱困境,必须提出有吸引力的和解方案,例如参考普通股—优先股的双层股权结构的方式,保证内容制作人在股权结构上享有更多分红份额,同时投资方仍能保持经营的决策权。当然,解决的方式也可以是反向的,比如由李子柒一方携新加入的金主收购微念,原有的投资方拿钱离场。总而言之,2021年发生的这场将深刻改变网红类IP投资规则诉讼,最精彩的故事,恐怕会发生在法庭外。


作者简介:冯桂,法学博士,广西财经学院法学教授,全国商法学研究会理事,长期担任省级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工作。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