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大学+乡村”特色村落项目即将在成都新都区开园

APD

text

嬉戏的孩子、爬墙的熊猫、造型美观的新派建筑、袅袅升起的炊烟……这是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木兰山脚下的乡村振兴项目——川音艺谷中的景象。作为新都区重点打造的特色村落项目,川音艺谷已建成九个院落,有望于今年十月开园。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从传统村落独特的自然形态和人文价值出发,以艺术的视角介入乡村振兴,有助于实现传统村落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回归。坐落于新都区石板滩街道韩娥社区叶家大院的川音艺谷,依托四川音乐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以全国首个“大学+乡村”模式为核心的特色业态。

谈及来到石板滩的原因,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副院长田勇说:“木兰山下的田园风景吸引了我们,这里不仅有很好的平台院落,而且它位于锦城绿道上,与沸腾小镇、人才公寓等众多重点项目相邻,我们当即就选定将这里作为一个产教融合的高校加乡村作为案例。”

在木兰山下,活跃着的川音院系师生团队进行了大量工作。他们的实践,以多层次、全方位的艺术形式介入乡村建设,用艺术介入的理念、方法和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显示出高校艺术实践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艺术浸染中的川音艺谷,焕发了新生。在改造中,川音设计团队遵循“结构改造、功能再造、文化塑造、生态营造”原则,对老建筑群进行改造活化,形成了丰富的立体院落空间,创造了崭新的视觉空间形象。院落上下一新,艺术品错落摆放,曾经的老院子顿时成为了充满潮流艺术感的打卡地。

这些川音美术学院师生们的作品,将在这里永久驻留。此外,这里还将融入乡村文创+精品民宿+展演空间。“我们计划呈现的九大业态,均由川音美院的艺术团队负责人牵头创作,平时在艺术馆才能见到的作品,在这里都可以看到。”田勇说。

“人居环境的变化,是我最深刻的感受。”叶家大院村民叶伦康说,艺术家们把这里环境改变了,道路也改变了。“所有涉及到的川音艺谷项目内的那些土地,现在都是已经出租出去了,我们的农户每年都可以拿到相应的租金,每年产生的效益也给家庭产生了一部分的收入。”叶伦康说:“川音艺谷这个项目进展到现在,带来的变化我们当地村民都看在了眼里。”

目前,川音艺谷已建成九个院落,包括雕塑院落、文创院落、美术馆的展示展厅、陶艺以及文创等院落。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定服务对象,并且都有本地村民参与其中。通过三年的实践,九个院落都已达到了可以开园的标准。“我们争取在十月份开园,让更多人走进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特色村落。”田勇说。

据了解,接下来,川音艺谷还将开辟配套的图书阅览室、公共教育空间等,让村民有看画赏字,与川音艺术家交流与学习的空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公益活动。开办工作坊义务教导村民学画,培养村民的艺术素养和绘画能力,不仅在闲暇时光能陶冶他们的情操,还帮助他们掌握一门艺术。

“将来,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希望有100个院落在2800亩的土地上呈现,争取在3-5年内形成文创旅游的4A级景区,让访宝光、游桂湖、吃火锅、赏艺谷的构想成为现实。”田勇说。

(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