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人才已成智能出行领域核心竞争力,86%车企存在人才缺口

亚太日报

text

4月27日,全球职场社交平台Linkedln(领英)发布《智能出行领域全球人才洞察》,正式聚焦智能出行相关领域人才未来的发展。

领英中国人才解决方案客户负责人王欢表示:由于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各行各业都在一起参与挑战。但对于汽车产业的冲击尤为明显——因此,领英选择发布此份数据报告,这也是领英第一次针对汽车产业,尤其是智能出行领域全球人才,发布相关调查报告。

“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推动下,汽车产业肯定不仅仅在智能出行领域发生彻底改变,还有产品结构、服务方式及竞争格局等等都将发生彻底改变。前所未有的机遇让全球各类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布局新造车行业。”王欢表示。

当然,汽车产业的人才发展和分布,会逐渐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属性,对比过去汽车制造人才的需求的确是大为不同,拥有数字化技能的人才已经成为了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智能出行领域全球人才洞察》此次也正是主要聚焦在智能出行相关领域的技术类人才发展。领英基于自己的全球平台大数据,对相关人才在全球的分布、技能、行业流动趋势及教育背景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不少核心发现。

首先是人才在全球不同地域的分布情况。截至2021年4月,领英全球会员中,具有“车联网”、“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关键词标签的智能出行技术人才超过64万。目前,全球智能出行领域技术人才主要聚集在美国(16.7万人)、印度(9.3万人)、英国(5.5万人)、德国(3.6万人)、中国(2.9万人)和加拿大(2.8万人)。可见目前美国的人才数量远超其它国家。

其次是人才在不同行业的分布情况。除了主机厂或传统汽车板块之外,目前和造车相关的人才也广泛分布于信息技术与服务、电信、计算机软件等各种行业,后几大类则从事自动驾驶、车联网、新能源汽车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而通过人才技能趋势可以看出,数据分析和编程技能,目前已经是全球智能出行领域技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而最被看重,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先技能分别是工程、软件开发、C++、Python和SQL。不过,近一年增长最迅速的技能是Python——中国排在第二,达到了22%,仅次于自动驾驶(39%),美国和德国都排第一,分别为16%和25%。美国技能增长第二快的是SQL(10%),第三是数据分析(9%)。德国排第二的是Scrum(21%),第三是CANoe(20%)。

虽然各有区别,但各国人才都在快速学习新兴数据技能。

从工作经验看,美国、德国高经验值人才储备更为充足。尤其是美国,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占比位达到了64%。中国则处于快速成长期。而且,中国不同工作经验的人才分布都较为平均,0-5年的人才占比为24%,6-10年占比为28%,11-15年占比为25%,16年以上占比为23%。

在相关人才流动趋势方面,可以明显看出流向互联网的智能出行人才数量增长最快,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之后是金融服务(2%)、计算机软件(2%)、管理咨询(0.4%)和半导体(0.3%)领域。同时,传统主机厂中具备智能出行领域技能的人才流失略为严重,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

领英表示,2020到2021年智能出行领域相关人才的流入流出量基本持平。尤其是汽车产业和信息技术与服务行业之间,流入流出率都为20%,是相关人才的最主要流向。

汽车产业相关人才流出的第2到第5大行业分别是计算机软件和电器/电子制造,都达到了8%,之后是互联网领域(5%)和工业设计/机械设计(4%)。而流入汽车产业的智能造车领域人才,除了来自信息技术与服务行业,还有电器/电子制造(9%)、计算机软件(7%)、高等教育(7%)和互联网领域(5%)。

最后是相关人才的教育背景调查。其中,德国人才的学历最高,有73%智能出行人才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中美两国人才的学历背景多为学士和硕士。有趣的是,中、美、德三国智能出行领域人才的毕业专业都趋同与集中,多是电气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机器人与自动化工程等专业。

此外,领英在今年4月,曾面向中国汽车产业相关的人力资源从业者进行了一次全方位调研。而经过调研显示,有84%的受访者认同中国智能出行领域的技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除了发布《智能出行领域全球人才洞察》,界面新闻记者对领英中国人才解决方案客户成功负责人王欢进行了独家专访,探讨了目前中国国内智能出行领域人才的需求情况与就业情况。

界面:Q

王欢:A

Q:这两年在中国,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和新新造车汽车(科技、互联网公司等)的智能出行领域,人才的占比和数量是怎样的?

A:每家相关公司的人数都不一样,最多有600多人,最少也有几十到100多人。

Q:目前第一梯队有哪些?

A:第一梯队有两类企业,一类是不造车企业,以华为为首,有阿里、腾讯、IBM、微软、小马智行、联想等;另一类就是直接下场造车的,比如百度、戴姆勒中国,大众(主要是大众中国和上汽大众)、吉利、小鹏和蔚来。其中,华为的人才储备是两大类中最多的,达到了600多人。

其实,不能简单以人数来定义这些公司是否对智能出行足够关注。我们要多维看待这些数据,比如华为之所以人数最多,是因为他们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基础人才的储备。还有小马智行,可能他不是智能出行领域人数最多的,但他是智能出行旗下子集自动驾驶方面人数最多了,而且他们的人才不仅限于中国,美国还有许多人。此外,还要看近两年车企相关人才数量的增长量。传统主机厂方面,增长量最大的是大众和吉利,而且他们对于能自己研发智能系统的人才极为看重;造车新势力这块是蔚来与小鹏;互联网企业阿里、腾讯和百度的增长量最大,但前两位都不如下海造车的百度。

Q:造车类车企与不造车类车企最大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A:我们就以华为和百度举例。我们发现,华为的智能造车人才主要覆盖于整个产业链,而百度不仅仅会侧重研发等部门,还会对品牌设计等板块有要求。

Q:那是不是意味着,目前造车公司不仅只关注智能造车类人才,还对其他人才,比如公关类人才有特别的诉求?

A:其实造车公司对于公关团队的人数基本是固定的,人数非常少,甚至可以说是个位数的,领英目前无法提供相关数据。

Q:能不能谈谈,近5年来汽车产业在智能出行领域人才的流动情况?

A:目前我们将智能出行领域细分为传统主机厂板块,互联网板块和信息技术板块等几大类。其中,传统主机厂在2017年到2018年属于净流入,而到了2020年和2021年,传统主机厂板块流失了3%的人才,基本都往互联网板块和信息技术板块跑了。或者说,传统主机厂的吸引力明显小于互联网板块。

Q:是因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板块的吸引力最强?

A:尤其是互联网板块,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点,中美区别都不大,就是互联网板块的薪资是最高的。有一组数据,其他造车行业人才进入互联网板块,美国的平均薪资会提高1.6倍,中国的平均薪资会提高1.8倍。

Q:中国和美国智能出行领域的人才,最大区别是什么?

A:中国这两年人才增长率最厉害的是自动驾驶,其次是Python和金融;美国则是Python、SQL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更平均,高科技和基础人才都有,而中国的基础类人才,比如芯片、算法等人才的缺口最大。起码有86%的造车企业认为有智能出行方面的人才缺口。

Q:从2017年到今年,中国智能出行领域还有什么有意思的变化?

A:有。我们发现智能出行人才也有明显的“地域控”。比如几年前,这些人才的主要是集中在北上深这三城。这几年,苏州、杭州和广州已经渐渐跟上,成为了中国智能出行人才喜爱的第二梯队城市。其中,上海一直都是中国相关人才储备的第一大城市,放在全球领域也是比较高的。相反的,北京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是最明显的,不少人才都选择前往上海和广州。

Q:目前这几个城市的智能出行储备人才,在世界的排名是怎样的?

A:还不明确,不过中国目前在全球排名第五位,有大约2.9万名人才。虽然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左右,但是中国的技术人才增长率最快最多,之前也说了,主要集中在硬核技能领域,比如自动驾驶和Python。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