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柳絲
並不意外,2月15日至16日舉行的美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除了一紙象徵性聲明文件外,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
會前,美國幾次放出風聲,抬高會議的重要性,稱這是“美國政府七年多以來致力於亞太特別是東南亞區域事務的一個頂峰”。實際上,並非如此。
2月15日,美國與東盟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加州開幕。資料圖片
為什麼?至少有三個理由。
首先,要看會議地點和性質。
這次會議並未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或者具有政治象徵意義的戴維營召開。雖然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歡迎東盟國家政要時特地強調,華府又冷又下大雪,所以才選擇加州這一溫暖之地。不過,這怎麼看都像是在給自己找“臺階”。
畢竟,奧巴馬還有不到一年就要結束任期,如今美國總統選戰正酣,誰能最終入主白宮仍是未知。奧巴馬重視亞太,但下任白宮主人是不是也能給予亞太,特別是東盟國家同樣的重視,尚未可知。
再看看會議規格——一場經濟非正式會議、一場工作晚餐、一場政治安全非正式會議。很顯然,這其實是個務虛會,雙方會談涉及政治、安全、經濟甚至人權、氣候變化等,但這些內容並不是短短兩場非正式會議就能解決的。
其次,要看成果。
對於此次會議的成果,媒體早有定論。英國《經濟學人》週刊說,“除了承諾未來還將舉行類似會議,此次會議不會有其他很多成果。”
2月16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蘭喬米拉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出席美國與東盟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再次,要看訴求。
顯然,奧巴馬急於讓自己經營了六年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制度化”,且延續下去。美國期待,為今後與東盟交往“制定規則”。
然而,東盟共同體去年底剛剛宣佈建成。東盟期望保持自身在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繼續實施大國平衡戰略。東盟長期堅持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等原則,實行共識決策制,即必須10個成員國達成一致,只要有一個反對就可以否決。
2015年11月22日,在馬來西亞吉隆玻,東盟10國領導人在《2015年建成東盟共同體吉隆玻宣言》簽字儀式上合影。亞太日報記者秦晴攝
如今,在共同體建設元年,東盟是不會被美國牽著鼻子走,而改變其一貫在外交上秉承的平衡原則。比如,新加坡《今日報》指出,若奧巴馬在會上要求東盟明確支持美國的南海行動,會場將成為他的失望之地。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是東盟最活躍、合作內涵最豐富的對話夥伴。東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中國和東盟的交往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中國支援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援東盟在區域合作的中心地位,支援東盟在國際地區事務上發揮更大作用。
但必須承認,近年來,美國對東南亞政策做出明顯調整,並在更大程度上參與了東盟事務。東盟國家政要此次去美國赴會,也是為了在東盟共同體宣佈成立後,提高自身影響力,促進雙方間的正常交往。
不過,如果美國認為,牽頭搞這樣一個聚會,就能夠“綁架”東盟國家,為其所使,那是打錯算盤了。《經濟學人》週刊指出,美國官員誇耀此次會議凸顯了奧巴馬的戰略重心向亞州轉移政策的成功,“這樣說並不真誠”。
是不夠真誠,也不夠實事求是。畢竟,僅僅一個美式“漢堡”,如何撐得起一場“滿漢全席”呢?
作者簡介:
柳絲,新華社國際部國際評論室評論員,曾任新華社駐洛杉磯分社記者,在《亞太日報》開設有“邊走邊看”專欄。
APD觀察專欄作者均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