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6日報道,智能手機、衛星導航、搜索引擎等為我們減輕生活壓力與緊張的同時,正在幹擾我們的心智。科學家說急需研究依賴電子產品而非依賴人腦所產生的長期影響。
科技如何影響記憶力的?
關於衛星定位的研究發現,衛星定位幫助了汽車司機,但同時影響了司機的記憶力。司機對他們在路上看到的記憶得更少了。沒有導航的情況下,司機找到原路返回的路顯得很吃力。
另一項研究發現,帶著數碼相機去博物館參觀的 人,他們對於已拍照內容的記憶不如對其他未拍照的內容記得更好。也有研究表明,人們被谷歌搜索觸手可及的海量信息所愚弄,人們容易把自己看得比實際的自己更聰明。
數碼相機
數碼癡呆癥
科技也許會給兒童帶來數碼癡呆癥,這些兒童記憶基本數學運算的能力已大大減弱。從事兒童學習研究、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的Kristy Goodwin博士說,科技的普遍使用已經導致兒童註意力時間更短、語言技能受損。她在臉譜網的壹段視頻中表示,“全國的老師都在哀嘆,現在的孩子不像過去了,現在他們連自己的時間表都想不起來。兒童把記憶東西的任務都交給了電子產品,他們無法訓練自己的記憶能力。”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認知心理學的一名教授,Evan Risko提醒人們,如果你把需要記憶的東西放在電腦上,很有可能你就不會動用認知能量去記憶這個東西。結果就是,沒有計算機,你記憶那個信息的能力很可能就減弱了。可以說,這些科技正在影響我們記憶的內容。在一篇與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家Sam Gilbert合著的論文中,Risko博士回顧了關於“認知卸載”(利用外界節省腦力)的研究。
Risko教授和Gilbert博士說,有人認為拍照片的人將記憶相關信息的任務卸載,轉而交給照相機。研究表明,在網上找信息的人,搜索信息之後對自己的才智有種自我膨脹感。在被問到完全不相關的話題時,他們也認為自己比別人知道的多。比如,在網上搜了拉鏈原理的受試者,與沒有進行搜索環節的受試者相比,前者認為自己在氣候科學上知道的更多。在另一組測試中,對於接受了常識測試的受試者,如果被告知他們稍後可以在網上搜索答案,他們將更有可能懷疑自己的直覺,並且產生疑問。
《認知科學趨勢》期刊上有一篇文章,學者們說認知卸載並不是新概念,就像看一幅倒著的畫就需要扭扭頭去看這麽簡單。一些情況下,認知卸載是有用的,有了科技我們就可以“突破認知極限”。然而,生活在現代化、高科技的環境下,“不斷進行認知卸載”所產生的長期影響還不得而知。
Risko教授說,毫無疑問,認知卸載既給我們帶來很大好處,也帶來潛在的代價。我們現在開始理解這些影響。比如,科技如何使我們在年老時不依賴電子產品,依賴外部設備的缺點到底是什麽?現在有很多關於智能手機是否對認知有損害的討論。顯然我們需要更好地理解,轉移到科技產品的認知卸載是怎樣的過程,及其對人類短期、長期記憶能力的影響。因為我們在認知上日益與科技緊密相連,第二個問題尤其代表了研究者乃至整個社會的緊迫感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