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 | 代代總統?韓國連代總統也要被彈劾了……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記者杜白羽首爾報道

韓國代行總統職權的國務總理黃教安27拒絕延長“親信干政”特別檢察組調查期限,特檢將於28日終止。在野黨批評黃教安將成為“歷史的罪人”,謀求對其總理職務的彈劾。韓國現在又要上演代代總統的新戲碼?

代總統恐遭彈劾?

按照國會通過的“特檢法”,特別檢察組調查期限為70天,至本月28日到期,若調查難度大,可申請一次性延長30天。特檢組本月16日向代行總統職權的黃教安申請延長調查期限30天。

但黃教安最終在27日表示,拒絕延長特檢調查時間。這一舉動激怒了在野陣營,在野四黨緊急召開會議,謀求對黃教安總理的彈劾。

韓國憲法65條規定,對國務總理的彈劾需由國會三分之一議員發起動議,過半數投票贊成,彈劾案即可獲得通過。其中,原執政黨內部“非朴”派議員組成的正党(32席)表示將不參加總理彈劾。即使如此,共同民主黨(121席),國民之党(39席),正義党(6席)三黨共166席,也可完成對總理的彈劾(共299席)。

一旦代總統被彈劾,屆時將由經濟副總理柳一鎬,代行總理職權和總統職權,韓國將進入前所未有的“代代總統”時代,政治混亂和空白加劇。

之前韓國共有過11次特檢調查的歷史,此次調查被評價為“成果顯著”,最大成績是逮捕了涉嫌行賄的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特檢的最大遺憾,是未能實現當面調查總統的“使命”。

分析認為,特檢到期意味著即使憲法法院通過彈劾案,屆時去職的朴槿惠將交由檢方調查,但調查力度會弱於由在野黨推薦人士組成的特檢。

反轉,下屆總統熱門候選人

彈劾的戲劇化場面再次上演。上一次假設“代代總統”,是潘基文棄選後,黃教安浮上成為保守勢力唯一可以拉攏的大選候選人的場景。

面對是否會在總統大選中出馬的追問,黃教安似乎難掩喜色。不過,他只是反復念叨著一句“臺詞”:當心。雖然是提示記者們“小心滑倒”“小心背後”,卻呈現出頗具黑色幽默的一語雙關:其言外之意是,政壇險惡,我靜觀其變。

當時的假設是,如果黃教安決定參選,他就必須在大選前30天前辭職,這樣,總統職權則需要由第一副總理代行,韓國將會產生“代代總統”的政治“奇觀”。

韓國總理一貫扮演總統“替罪羊”的角色,本以為此次黃教安集總統、總理大權于一身,儼然成為臨危受命者,但其命運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跌宕起伏。

在“親信干政”事件爆發之初,朴槿惠為“止損”,曾突然作出更換總理的決定。當時,青瓦台突然宣佈盧武鉉政府時期的總統府政策室室長、國民大學教授金秉准為候任總理。黃教安此前毫不知情,只是收到了一條總統府的“通知”短信。

其實,在野黨和“倒樸”民眾早就受夠了黃教安作為朴槿惠政權的延續。早在2月3日搜查青瓦台遭拒後,特檢組已向黃教安提出要求青瓦台配合搜查的申請,被代總統果斷拒絕。這一過招,已經暴露了他其實是朴槿惠“死忠粉”的本性。

拖延戰術,朴槿惠終審不出庭

韓國憲法法院27日舉行最終庭審,朴槿惠未出庭。由律師團代為宣讀最後陳述,朴槿惠否認崔順實“干政”,否認對大企業逼捐等。

對憲法法院方面計劃在3月13日之前作出判決的“排程”,朴槿惠律師團表示不滿,認為程式不公正。對於總統出庭與否,此前朴槿惠律師團內部存在分歧。贊成者認為朴槿惠出庭直接發表立場有利於扭轉輿論;反對意見指出若總統出庭,難免被審問,有損國格,同時也成為對法院追求“速戰速決”審理的默許。

韓國憲法法院原有9名法官,1月31日朴漢徹院長卸任,由代理院長李貞美指揮彈劾案審理。李貞美也將於3月13日結束任期,屆時僅剩下7名法官。如果憲法法院未能在李貞美卸任前結案,屆時只要有2名反對,即可推翻彈劾決議。

憲法法院從1月3日起至今共進行了17次庭審,朴槿惠律師團一直採用“拖字訣”戰術,全盤否認指控。輿論指出,出庭辯論成為朴槿惠在國民面前“洗白”的最後機會,但她不出庭的決定,正說明此前所有辯白都只是拖延戰術。朴槿惠律師團此前申請新增39名證人和調查證據等,均被認為是故意推遲庭審日程。

“太極旗”和“燭光”尖銳對峙

憲法法院計劃於3月10日左右宣佈彈劾案審理結果,無論總統彈劾案通過與否,韓國民眾政見分歧加劇,恐面臨更大不可預測性和衝突可能。

民調顯示,近八成民眾支援憲法法院通過彈劾案。如果裁決彈劾理由充分,朴槿惠將立刻被解職,韓國需在60天以內舉行總統選舉,如果駁回彈劾決議,朴槿惠將重新複職主政。

在首爾光華門的“倒朴”燭光集會,和300米外的“挺樸”太極旗集會,兩派隔空喊話,對峙日漸尖銳。在首爾市政廳,高舉太極旗的集會者呼喊“解散國會”“逮捕特檢組人員”等口號,要求憲法法院裁定國會彈劾無效,批判國會以及媒體存在“偏見”。“挺朴”集會的人數和聲勢都超過了贊成彈劾的燭光集會。

分析認為,如果彈劾案獲得通過,挺樸派或將採取激烈的對抗行為,挺樸派要求“軍隊實施戒嚴令”;如果一旦被駁回,屆時“燭光”恐會變成“火把”,矛盾焦點將直接指向憲法法院,韓國社會將陷入更嚴重的混亂之中。

作者簡介:

杜白羽,新華社(國際)地區報道中心記者、編輯。新華社前駐平壤分社記者,著有《我的平壤故事》、《朝鮮印象》。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方中心訪問學者。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導,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

(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