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耽误的教学别靠挤占周末假期补全

新京报网

text

随着全国疫情形势变好,中小学开学陆续提上日程。而延期开学后,要不要压缩暑假、调整双休日,成为近来舆论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不少省份政策各异,很多省份出台政策明确,因延迟开学耽误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调减周末时间、压缩暑期假期等方式来补偿。

而将于4月13日启动学科教学的北京明确表示,本学期将会如期完成课标要求,不会简单舍弃,或者推到下学期。非毕业年级,将不会占用周六日时间,课程安排到7月中旬,没有向7月中旬以后延续。

实际上,对于公众关心的要不要挤占双休日、暑假的问题,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也给出了说法:各个地区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决定,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甚至因班制宜,来决定如何安排双休日、暑假的时间。

也就是说,无论是否需要压缩暑假、调整双休日,各省都可自主选择,无需一刀切。但作为教育人士,对比之下,我更赞成北京的做法--从“停课不停学”的价值和“为学生减负”的目的看,此举都更值得参照。

▲资料视频。高考延期一个月各方谈利弊 教师:备考更充分但有学生压力变大。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从现实看,延期开学期间,各地教育部门、学校都“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以在线教育方式组织教学活动,甚至比原定开学时间还早。在此情况下,还在开学后挤占双休日、压缩暑假,实质是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挤占本属于学生的休息时间,涉嫌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压力。

事实上,延期开学的“停课不停学”,展现了学校、家庭、师生积极应对疫情的态度,却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有的地方借此名义,违规提前补课;虽然教育部明确,“停课不停学”不能把线下教学简单搬到线上,不能强制要求学生每天“打卡”,但还是有不少学校全天候安排上网课,根本没有“停课”,在正式开学之前,早已经“开学”了。

如何在疫情影响下开展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对教育部门、学校教育理念的检验。把学习简单理解为在线学科知识学习,把教育只理解为知识教育,借居家进行在线教学之机,不分假期、双休日开展教学……部分教育部门交出的“疫情答卷”,仍是坚持“唯分数论”,这有违减负的本义。

当然有的省份认为,“停课不停学”期间没有上新课、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开学后应延长教学实践。这类问题确实存在,但解决方式不只“压缩暑假、调整双休日”一个选项。比如,客观分析“停课不停学”期间的教学情况,对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进行适当有针对的补课。

不少学校不是因为完不成教学任务而挤占双休日、暑假,而是在利用这些时间,加班加点“赶进度”地对学生进行提前教学、超前教学,这更是值得警惕。

不可否认,现实中,许多家长是支持开学后挤占双休日、暑假的,他们跟热衷将孩子送去培训班的人群重合度很高。对这些家长,教育部门和学校不能迎合,更应引导。

不挤占双休日、暑假,也是给学生减负的具体体现。开学后,“停课不停学”效果不理想的地方查缺补漏可以,但要警惕“一刀切”,别让违规提前补课搭了便车,与减负背道而驰。

□熊丙奇(教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