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和父母之间痛苦的关系困局,不需要等到《春潮》里母亲昏迷那样的时刻。只要你愿意承担离开的责任,不再渴望父母改变,现在就可以迈出
摆脱纠缠的第一步
。
电影《春潮》讲述了一段痛苦纠缠、相爱相杀的母女关系,在这个关系中,谁都走不出去,谁都离不开谁。人到中年的女儿一方面需要依靠母亲的帮助才能养育自己的女儿,一方面又不得不痛苦地承受母亲无穷无尽的偏执、哀怨和坏脾气。一直到母亲昏迷入院,她才从透不过气的关系中找到宁静的感觉。
不能离开母亲,表面上看有着经济上和现实层面的考虑。没有房子,要跟年轻的同事一起合住宿舍;跟男友的关系停留在情欲上,没有亲密的慰藉和责任的支撑。作为母亲,她仿佛空中的风筝,无法给自己的女儿带来真正的依靠。
如果一个人真的想要离开这段关系,哪怕有这些现实原因,依然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问题只是她想不想离开?
就像许多为痛苦关系纠缠的人一样,她的内心并没有做好从关系中跳出来的决心,她还有着与母亲之间尚未完结的任务——她恨母亲,要用小小的报复来激惹母亲,用自己的失败去证明母亲的错误,她希望为父亲说几句公道话,或许说得更直接一点,她希望继续纠缠在父亲、母亲的矛盾中,凭借一己之力乾坤大挪移,扭转父母关系,成为一个在相爱的关系中被养育的孩子。这是一个孩子本真的幻想,只是因为痛苦和创伤,才不得不延长,人到中年也无法看破。
主编给她介绍了一个离异的经济开发区主任,她知道自己看不上,但是不明说,带回去给妈妈看,然后发短消息吓退这个男人——像个小女孩一样挫败妈妈。
偷偷使坏,让母亲的目的达不成。
女儿问她,为什么小时候没有带过她?在女主的视角里是母亲太强势,剥夺了自己带这个孩子的机会,她习惯了对母亲忍受和顺从——这个解释符合母亲的个性设定,但是,她却忘了,在成年人的关系中,不是一个人可以说了算,如果你愿意,你也有力量影响对方。
不愿意离开这段关系,有时候源于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无能为力,还想着改变什么,还想着是不是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还想着证明你是不对的。带着这样的期望,我们就会一直纠缠在这个关系中,走不出去。另外,不愿意主动离开这段关系,还源于内疚——如果是我主动放手,我会觉得难以承受内疚的焦虑,如果是你主动放弃,我就不用承受这样的焦虑,所以,我等,一直埋怨,一直等待。
比如,她做梦梦到母亲像一头牛,被全副武装的医生抓走;
比如,什么都不做,最终挨到了母亲昏迷。
选择了无奈地忍受,郝蕾饰演的女主伤痕累累,像一个抑郁、孤独的被害者。她身心受挫,车厢中、河边,不断出现陌生女人的幻影;面对母亲的羞辱,她沉默着拿手用力抓仙人掌,让刺扎破手掌以抵御内心无法言说的疼痛。
郝蕾饰演的女儿,内心有着满满的压抑。
主动去远离一段极度痛苦的关系,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成长。这起码说明,你愿意对这段关系承担起你能够承担的责任。
当我真的无法改变对方,无法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时,我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同时,我也愿意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主动去做点什么,比如主动离开。
当然,说离开不容易,这需要极大的勇气,要求你放弃对关系的依赖,对关系的获益。比如想办法照料或者安排自己女儿的生活,比如扔掉原生家庭受害者的身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包括要重新规划自己的工作和亲密关系,找到自己真正的需要——不是为了挫败母亲,而仅仅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幸福。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