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一次到位 貶值難成趨勢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央行宣佈,即日起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中間價將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人民幣中間價今日大幅下調逾1000點,創歷史最大降幅。今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2298,貶值1.82%,創2013年4月25日來新低;上日中間價報6.1162,收報6.2097。

有分析師稱,人民幣貶值有利於緩解出口壓力,穩定經濟增長。中國社科院教授劉煜輝稱,人民幣貶值,戰術性的可能性大,趨勢性的可能性小。政策層和理論界共識的最希望看到的宏觀條件是“匯率穩、利率降”。

央行此次行動在“意料之外”

華創宏觀稱,按說,今年美國破天荒地未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央行此時主動引導人民幣匯率貶值,會給擁有一票否決權的美國以口實,從而在加入SDR的節骨眼上平添一些變數。

但反過來想,相比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央行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是向國際社會發出的更為實質的“示好”信號。考慮到此前資本專案開放的加速推進,人民幣匯率彈性的進一步增強,顯然也是今年人民幣加入SDR的一個籌碼。央行也是留了一個缺口,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是個方向,但需要一個觀望和調適的過程。

央行為何大幅引導人民幣貶值

民生證券稱,為了穩增長,央媽對匯率忍痛割愛。

人民幣客觀有貶值壓力:從資本項來看,美元加息週期下,中美利差收窄,資本外流衝擊人民幣匯率。此外,在一帶一路資本輸出戰略的推動下,企業走出去也會擴大資本和金融帳戶的逆差。從貿易項來看,貿易再平衡壓抑商品出口,服務貿易逆差擴大,經常帳戶順差趨於收窄;

人民幣主觀有貶值訴求:過去一年,人民幣匯率彈性不夠導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跟隨美元連連攀升,而同期歐元日元金磚國家貨幣皆大幅貶值10%以上,出口壓力山大,加劇穩增長壓力。

對經濟有何影響

光大證券認為,人民幣未來將兌美元逐步走貶,有利於緩解出口壓力。央行此舉的用意應當是逐步將人民幣與強美元脫鉤,從而避免人民幣過快升值打擊出口。

外匯占款發放有可能因而減少,從而加大國內基礎貨幣投放的壓力。央行加大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決定程度,意味著央行對人民幣匯率行政管控能力的下降。未來為了抑制人民幣匯率的過快貶值,央行只能在外匯市場中買入人民幣。

對金融市場有何影響

光大證券稱,過去,匯率中間價一直由央行設定,所以每日中間價與前一日匯率收盤價之間有較大差距。由於之前的中間價表徵了央行的匯率態度,因而今日中間價貶值導致人民幣匯率全線貶值,全球匯率市場也因此明顯震盪。

民生證券稱,中國穩增長思路轉變明顯:從貨幣到財政,從金融到實體,從降利率到降匯率,從全面到定向。這對增長有利,但短期將衝擊資產價格,包括股債匯房。

未來人民幣會何去何從?中信建投稱由於從全球的貨幣格局來看,人民幣對非美貨幣出現了較大的持續升值,對美元保持穩定,如果一旦央行沒有控制好貶值預期,則人民幣的貶值速度和幅度可能難以控制,而在國內資產價格泡沫較大情形下,人民幣貶值、資金外流、資產價格泡沫破滅這樣的循環體帶來的後果是難以承受的。

對於債市的影響是,資金外流對於股市、地產等資產價格影響要顯著高於債市。如果形成顯著外流,則進入危機管理模式,經濟下行加劇,貨幣政策需要對沖,對債市反而有利。

人民幣貶值我們可以期待什麼

華創宏觀稱提出兩個傾向性判斷:一是央行不會連續急劇地引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貶。如果將今天人民幣對美元的主動貶值理解為一次壓力測試的話,央行不可能不擔心人民幣貶值與貶值預期之間的相互強化。

二是央行全面降准或定向再貸款的概率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貶,未必會導致大規模的資本外逃,但顯然對國內流動性是邊際上收緊的。再考慮到地方債置換的陸續推進,以及新近專項金融債的發行,央行提供流動性對沖也許就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