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香港成物聯網創業樂土

金融时报

text

去年遍訪歐洲尋找零件時,德國企業家弗洛裡安•西蒙丁格(Florian Simmendinger)只能找到為數不多的幾款足夠小的馬達,可以裝入他為幫助音樂家保持節拍而打造的、用智能手機控制的可穿戴式節拍器中——而且這些馬達的振動效果太弱了。

但是,去年11月的一次香港之行卻使他能夠開始一款產品的研發,因為在地處香港對面、不斷擴張的中國內地製造業中心深圳,他很快發現了他所需的一切零件。

“在深圳,他們銷售用在消費品上的所有類型的馬達,而我能找到我所需要的那一款,比手機的震動強6倍,”他在展示其售價99美元的Soundbrenner Pulse節拍器時表示。這款節拍器看起來像一塊手錶,只不過它發出的是震動,而不是滴答滴答的惱人聲音。

就像西蒙丁格一樣,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家來到香港創辦公司,專注於所謂的“物聯網”(IoT)領域,研發可利用最新數字技術的產品,以提升從頭戴式耳機到電錶等各種日常用品的功能。

他們被香港獨特的條件所吸引,這裡是通往中國內地這個龐大市場和製造業基地的門戶,也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明確的法規以及較低的稅率等優勢。

很多城市和國家都在競相效仿硅谷,而香港在經濟面臨壓力的背景下,格外熱衷於提升自身作為科技中心的聲譽。

“政府明白,我們不能再繼續依賴于金融服務業、零售業以及旅遊業了,”香港科技園(Hong Kong Science Park)的行政總裁馬錦星(Allen Ma)稱。該科技園是香港政府在本世紀頭十年初期,為促進科技產業發展而建設的兩個園區之一。

儘管科技園與數碼港(Cyberport)已經運營了十餘年,但是由於缺乏有經驗的風險投資家、本土市場較小(僅有700萬人口)以及不愛冒險的企業文化,香港的科技業一度發展艱難。

但是投資者稱,近一兩年來,隨著企業家逐漸發現香港在利用全球兩大快速發展領域——物聯網和金融技術——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情況已經開始發生改變。

新加坡星展銀行(DBS)中國內地與香港科技總監林大衛(David Lynch)稱,香港作為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使之成為創辦面向亞洲及其他地區、專注于金融技術的企業的理想地點。

他說:“眾所周知,銀行業正在細分,除非我們積極參與到這個生態系統中,否則我們和其他銀行很有可能會被甩在後面。”

在金融技術領域,香港初創企業正在與新加坡和倫敦等其他金融中心的競爭對手展開正面交鋒。但是投資集團天使谷(AngelVest)的聯合創始人陳泰傑(David Chen)稱,香港在發展物聯網技術方面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

“對於物聯網,我們認為香港比新加坡等其他地區有利得多,因為其毗鄰深圳,並具備你可以快速開發原型的便利條件,”陳泰傑稱。

深圳本身就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創業景象,但是中國創業者毛向輝(Isaac Mao)稱,香港更適合希望在國際上發展的較小型公司。“與內地相比,在香港創辦公司要簡單得多,知識產權保護也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