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首位女院士张俐娜逝世

长江日报

text

痛别国士!

武汉大学首位女院士张俐娜逝世

长江日报讯(记者陈晓彤)10月17日晚,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张俐娜于当晚8:00因病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逝世,享年80岁。

据武大官网介绍,张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于福建光泽,196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5年赴大阪大学研究一年多。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她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农业化学、环境材料和生物学交叉学科,其成果的原始创新性以及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发现了一种崭新的低温溶解法,开创了高分子低温溶解的技术及新机理,并已初步实行工业化试验;开辟了构建基于天然高分子新材料的途径及揭示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创建了无污染、价廉、生产周期短的人造丝和玻璃纸生产新方法;揭示了多糖链构象及其构效关系,可推动食品和生命科学的发展。

张俐娜院士是武汉大学第一位女院士,也是获得“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的第一位中国人,致力于原始创新科研,演绎了绿色材料的“神话”故事。

“论文做得再好,基础研究最终也要为成果转化服务。”张俐娜院士曾在接受长江日报专访时表示,在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人勤奋、充满智慧,在国际上的原始创新性成果却不多,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率不高。

张俐娜院士指出:湖北省是高教大省,却不是科研成果转化强省。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应更加重视高校科研项目的落地转化,调研哪些项目真正可以转化成高附加值、高质量的产品,集中财力物力支持几个大的项目,助力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服务。

2019年,张俐娜院士工作站在广西大学揭牌时,她曾表示:“早年拉我建站的企业,这些年我都主动要求他们撤销了。因在广西大学带有博士生,才合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一个普通的塑料瓶,从被丢弃到完全分解,需要450年到500年。“作为科学家,我是很心急的!”张俐娜很想为国家、为湖北做一些事情。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五大国家战略之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科学家应该做些什么?近5年,张俐娜专注于神经导管、骨缺损修复等天然绿色生物医学材料领域的研究。

潜心研究近20年,破解塑料垃圾降解难题,但张俐娜的这项原创成果却远赴成都转化。

让湖北由科教大省变成科技强省,张俐娜建议,一定要加快政产学研“实打实”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成科技成果在本地快速转化。

政产学研该如何结合?“政府出资一部分,企业投资一部分,让院士科研人员明确好技术部分,在合作前三方签订协议。”张俐娜说。

18日凌晨,武汉大学发布讣告称,遵照张俐娜院士生前意愿,张俐娜院士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纪念网页地址:http://www.chem.whu.edu.cn/ctdnzlnys.htm纪念馆地址:http://www.chem.whu.edu.cn/ctdnzlnys/xhly.htm

链接>>>

曾主动要求企业撤销院士工作站

“早年拉我建站的企业,这些年我都主动要求他们撤销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俐娜去年12月21日介绍,因在广西大学带有博士生,才合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长江日报2019年12月22日3版以《多地摘牌名不符实院士工作站》为题,报道张俐娜院士曾主动要求企业撤销院士工作站一事。

8年前,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张俐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当选院士后,“有不少企业说要给我报酬跟我合作建站。”但张俐娜选择了拒绝,“我们平时做科研已经够忙的了,哪里有时间去应付这些”。

“只是冠上我的名字,刚开始说得好好的,要合作开发一些项目,但过去一年半载都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不是虚的吗?”张俐娜说,时间一长,甚至都不知道企业用院士的名字做了什么违规的事没有。

(长江日报记者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