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机 |《无为大师》:欢迎来到纽约少数族裔世界

亚太日报

text

上次在一部美剧里看到如此众多的少数族裔面孔还是路易斯·C·K(Louis C.K.)的《路易不容易》(Louie)。

《无为大师》(Master of None)更近一步,两位主创阿兹·安萨里(Aziz Ansari)和阿兰·杨(Alan Yang)分别是第二代印度及中国台湾移民。他们写自己在纽约城的故事,写家族、友人和演艺圈,也偶尔隐去自己的圈子,讲几个关于少数族裔聋哑女、出租车司机、高级公寓门卫的故事。

也和《路易不容易》一样,《无为大师》2015年播出第一季时便登上众多年度好剧榜单,各项入围及得奖亦不少。这部剧肯定也在我的年度榜单前列,和两位编剧的亚裔文化传统关系倒并不大。

《无为大师》第二季

编剧之一阿兹·安萨里也是主演,饰演一位三十来岁生活在纽约的印度裔演员戴夫·沙。戴夫不是大咖但也衣食无忧,一支广告够付几年房费。

好的喜剧建立典型,为观众创造一个熟悉的世界。更好的喜剧建立又打破典型,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个更大的世界。

《无为大师》属于后者。戴夫和他的朋友们首先是典型的纽约人——吃墨西哥卷不吝花大力气查点评做功课,对纽约的社交习俗了如指掌,小到约会步骤禁忌,大到婚姻与孩子的面子和里子,全都了如指掌。

典型是出喜剧的好地方,只要描摹细致,故事精彩,熟悉的日常里藏着最抓人的点。

戴夫孜孜不倦地追女终于遇到棋逢对手的聪明姑娘,然而精神伴侣也敌不过聪明人的犹疑、对未来的好奇和致命的倦怠。作为印度裔演员,戴夫对少数族裔在白人眼中的形象和自我认知有清晰认识。他想两边都不过界,以期两全,选择的切入点是:要不要在饰演一个印度角色时说印度口音。

但这只是《无为大师》的开始。止步于此,它将只是一部讲述纽约时髦人生活的肥皂剧。

《无为大师》在开始用少少篇幅建立典型,很快就一锤一锤把它砸烂。

两位编剧是短篇故事的好手。技巧上他们不拘一格,多种叙事方式并用。看上去随意实际严谨,对时间轴和感官的控制(色调、声音等)完全为剧情服务。

精髓则在于:对细节和人心的观察,对他人的天然好奇,以及对生活的全盘接受。

前两条上,《无为大师》和《路易不容易》一样出色。最后一条,同样是全盘接受,“路易”的底色是悲观,“无为”的底色却是颠扑不破的乐观。

阿兰·杨很清楚,“我知道喜剧里总要有悲剧才够格,但我真的是个非常乐观的人”。

他的乐观让《无为大师》里的角色行到转折处总有心胸能接受起落。他们不作形而上的思考,天然对生活怀抱希望。

一半的时候,戴夫边生活边发现自己。每集都有一个明确主题,第一代移民父母的人生,与祖父母辈几乎断掉的联系,背叛之后何以为继的婚姻,片场的性别和种族歧视,人过三十不甘心路越走越窄的一搏,说不出口的异地暗恋。

更精彩的另一半是戴夫看世界。两位编剧塑造的戴夫不是喜剧里流行的顽童型男人。他是一个有困惑,时时被触动,仍在成长中的成年人。实在困惑的时候他还有父亲的劝告:你游戏打太多书看太少,去读读书就好了;和母亲写给他的信,提醒他立足点在哪里。

戴夫的成长够有趣了,他还是经常把舞台让给周围的人。第二季第六集《纽约,我爱你》得到一致好评,戴夫和他的朋友们在里面只露了两面。

高级公寓黑人门卫小社会,移民有色人种出租车司机小圈子,黑人聋哑女的几个生活片段,最后他们齐聚尼古拉斯·凯奇的新片午夜场。镜头扫过这些边缘人,他们永远不会识得这些擦肩陌生人的人生。

第二季第八集《感恩节》亦是高分集,镜头回溯若干次戴夫和好友丹妮斯的感恩节家庭聚餐。他以发小的身份注视丹妮斯作为黑人女同如何为自己的生活难上加难,见证了她在以同性恋为禁忌的家庭中如何长成现在的样子。

当写故事的人摆脱自己,摆脱伤感和怀旧,把同情也放到一边,只留一点善意,抓取他人生活里微不足道又可称为是命运核心的东西,出来的作品必定打动人心。

根本不用树典型博人赞同,个体命运的核心部分是人类共享的。它通常不在命运的重大转折处露面,而是隐在日常。

《无为大师》有没有第三季未知。不过,不管屏幕上是否还能见到小个子印度人戴夫,它至少把美剧的疆域又拓展了一点点。当一集美剧里只有四个角色——一个印度男子和三个黑人女性,还能得到超高评价,《无为大师》就已经成功了。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