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歌人斋藤茂吉:我是浮世的弱者,须坚忍不舍 | 一诗一会

界面新闻

text

日本和歌起源于奈良时代(710-794),原有长歌、短歌、旋头歌、片歌、连歌等多种形式,随着时间的发展,短歌渐成优势,明治维新后,短歌更是成为日本最盛行的诗歌形式。相比另一种日本传统诗歌“俳句”,“短歌”从形式上看却并不短,它由5-7-5-7-7共三十一个音节的固定格式构成,比俳句的音节数多出近一倍。

到了近代,许多歌人都尝试对传统和歌进行革新。活跃于明治时期的正冈子规就认为,素来被奉为经典的《古今和歌集》和《新古今和歌集》语言矫揉造作,毫无生气,远不如充满率直实感的《万叶集》动人。他进一步提出了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即和歌的创作不应该凭主观想象去吟花弄月,而应抓住描写对象,尊重客观,如实地描绘自然之美。这一理论随后成为了近代和歌革新运动的核心主张之一,其追随者众多,其中就包括有着“近代歌圣”美誉的斋藤茂吉。

斋藤茂吉旧姓守谷,是家中的老三。由于家境贫寒,茂吉15岁便只身前往东京,作为养子来到同乡的斋藤纪一氏家中,1905年,他以夫婿身份入籍,与斋藤家的女儿辉子立下婚约,从此改姓斋藤。同年,他受到身为精神科医师的养父的影响,入读东京大学医学科。在追求职业理想的同时,茂吉也没有放下从小对和歌的喜好。24岁那年,他加入著名歌人、正冈子规的弟子伊藤左千夫门下,正式从事和歌创作,其处女歌集《赤光》于1913年出版,立即在文坛引起轰动。这部作品继承了正冈子规的“写实主义”,将《万叶集》歌风中的日本传统与西欧现代精神相融合,为短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就连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也不由赞叹:“我看诗歌的眼光,并不源于其他人,而是斋藤茂吉让我对诗歌开了眼......”

在此后的几十年,斋藤茂吉创作了上万首短歌,但他仍然视自己的主要身份为医生,作歌只是副业。值得注意的是,茂吉的短歌作品里有很多是“连作”(相当于组诗),例如为悼念生母而作的《离世的母亲》(共59首)、表达对恋人思念之情的《Ohiro》(共44首)等。这种创作方式使得一首首短歌形成内在的结构关联,极大地拓展了短歌的广度和深度。

日前,斋藤茂吉的短歌集《心寂犹似远山火》由雅众文化译介出版,精选茂吉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作300余首。经授权,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从中选取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心寂犹似远山火:斋藤茂吉短歌300》

[日]斋藤茂吉 著高海阳 译

雅众文化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04

1

摇曳着

看那巨大的仲夏红日

落入平静如织的海中

2

随潮水涌来

我分明听见

波浪里细石的悲鸣

3

漂流上岸的海藻

像极了

陆奥家乡的春草

一样的哀愁

(译注:陆奥,日本古代令制国名,位于现今东北地区,是茂吉家乡所在。)

4

在恶浪涌来的海滩

小螃蟹没有悲叹

永以红色的身体

惹人爱怜

5

沿着溪谷徒步

从叹息中醒来

树果散落一地

腐成黑色

(译注:散落的树果从棕色慢慢变黑,衬托着诗人的心情的微妙变化。)

6

一只鸟儿

藏在冬山里

看它

啄食着红莓

7

垂首走在路上

橡树果

坠落不停

啪嗒,啪嗒

8

我扔下这块风吕敷

又重拾抱在胸前——

啊,寂寞无边

(译注:风吕敷是日本一种方巾,四角扎起就成为一个布包袱。)

9

清晨飘来了

山椒的香气

它沁透了

这唏嘘的心脾

10

沉浸于爱的悲哀

素白的藤花

垂垂开

11

我们

在精神病院的红瓦上

看着一轮红红的旭日

吻唇

12

磨出的芥末泥

青汁欲滴

那是悲伤的颜色

13

心寂犹似远山火

君别去

几多愁

14

红颈燕

两只梁上立

慈母死

15

山野路边白头翁

花开红

春光动

葬列前行中

(译注:白头翁这种草花瓣呈深红色,花芯圆而白。)

16

从灰中

重拾慈母

从旭日初升中

重拾慈母

(译注:拾起的不是母亲的骨,而是慈母。这种表现何其深切,在发表当时也成为话题。)

17

雪斑驳

藏王山

夕照余晖映

且行绝壁间

18

被生的负累

缠绕着

我擦身走过

微雨滋润的树林

19

我是浮世的弱者

须坚忍不舍

如这雨中

嫩绿的枫叶

20

早饭升腾起

白色的饭气

我想,这是

静静的港湾的

颜色

本文短歌部分节选自《心寂犹似远山火》一书,经雅众文化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