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人民日報報道,日本政府11月中旬在哈瓦那與古巴政府舉辦“官民聯合會議”,要求古巴改善商業環境以利日企投資。事實上,不僅是古巴,伊朗也開始進入日本商界的視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借德黑蘭國際工業展之機密切與伊朗政府接觸,首相安倍晉三近日還親自出馬訪問了中亞。
日本的一系列外交動作,更多緣於經濟壓力。第二季度,日本經濟出現年率1.6%的負增長,機構對未來兩個季度的預測也普遍悲觀。經濟是安倍政權的重要基石,其執政伊始便對國民許諾了“經濟最優”的執政方針。在經濟頹勢的背景下,安倍9月底亮出以“一億總活躍社會”為目標的“新三支箭”。
“新三支箭”的內容包括“孕育希望強大經濟”“構築夢想的育兒支援”“安心的社會保障”。探知“新三支箭”的前景,還要先從其原來的幾支箭說起。客觀地看,日本經濟的基本面得到了改善,日元貶值、股市上漲,相關出口企業成為改革最大受益者。但是,改革並沒有實現名義3%、實際2%的增長率,去年還出現了0.9%的負增長,且安倍之箭的“毒副作用”也逐步顯現:2%的通脹目標不達,大量收購國債極大壓縮了央行的政策空間,國債喪失了原有的金融功能……更嚴重的是,作為政策效果出現的日元大幅貶值,導致貿易赤字長期化和實際工資下降,並推升了財政赤字。
安倍經濟改革的“新三支箭”從目標來看,劍指育兒與護理是對的。少子老齡化確是日本經濟的病灶。但遺憾的是,安倍此番改革要啃的,基本上都是啃不動的骨頭。比如,日本的人口出生率為1.4,這一趨勢已持續20年,短期顯然難以改變。此外,安倍要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提升至600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20日元)。要實現這一目標,以2020年為限,需要實現年均3%以上的增長率,而日本過去20年的年均增長率只有0.3%。
財政困境是改革束手束腳的原因之一。2015年初,日本國債餘額已達1053萬億日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近250%,寅吃卯糧已成財政新常態。為維持國際信用,日本一邊盡力控制預算規模,一邊在暗地裏補充預算。最近,包括穆迪在內的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不約而同地下調了日本國債評級。
如今安倍把希望轉向企業。繼要求企業上漲工資之後,政府近日又宣布將每月召開一次“官民對話會議”,施壓企業增加國內投資。但日本企業並不看好國內投資環境,仍繼續將目光瞄准海外。據統計,日本企業2014年海外並購額創下14萬億日元新高,是國內設備投資的3倍。
目前,不僅日本企業對改革充滿疑慮,民眾也逐漸喪失了信心。調查顯示,僅有不到1/5的人抱有信心,近六成民眾對改革並不看好。按慣例,曆年10月至11月都應召開臨時國會,這本是推進改革、審議法案的大好時機,但安倍今年以外訪為由罕見地放棄了。在很多人眼中,“新三支箭”的射程是難言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