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一週年香港“傷口”遠未癒合 秩序重建仍任重道遠

亞太日報

text

受佔中影響而暫停營業的銀行。新華社發

【亞太日報訊】(記者張晶 牛琪)2014年9月,香港一些團體和人員發動“佔領中環”行動。這場持續79天的非法集會,一度使得香港的社會民生陷入亂局。時隔一年,這場非法集會帶給香港的“傷口”還遠未癒合,其對法治的衝擊和經濟、社會的拖累,仍未消彌。

法治基石遭動搖 人心撕裂亟待彌合

法治是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也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然而,“佔中”行動卻對香港的法治造成了極大衝擊,更讓香港社會不守法意識在“佔中”後不斷蔓延。

香港中小型律師協會創會會長陳曼琪表示,“佔中”後社會對法律的尊崇分成兩半,與政治無關的法律比如商業案件市民就很尊重法庭判決;但涉及到政治的法律,就有部分市民刻意挑戰。而“佔中”後出現的辱罵法官、恐嚇法官等事件,也反映了部分市民已經從挑戰法律,進而挑戰法庭,這些轉變對法治的負面影響並非短期性的。

事實表明,“佔中”後不法事件接二連三發生。今年二三月間,香港個別激進團體在屯門、沙田、元朗、上水和尖沙咀等地,以抗議內地“水貨客”為名聚集示威,圍堵挑釁內地旅客;7月11日,香港個別激進“本土派”團體在愛國團體於旺角行人專用區舉辦論壇時大肆搗亂,企圖衝破警方防線;7月28日,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舉行會議期間,多名港大學生會及港大校友關注組的成員強行衝進會議室滋擾會議;9月6日,一小部分激進人士又圍繞上水地區多家商場和藥店發起所謂“光復上水”遊行示威……

2015年9月6日,一小部分激進人士發起所謂“光復上水”遊行示威。圖/大公網

針對不法事件,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強調,香港市民完全享有表達意見、言論及集會的自由,但港人在享有這種權利時也需尊重法律。法治是民主非常重要的基礎,無論對法治的理解有多少種,如果對法律或法庭裁決都不尊重,法治就很難維持。

分析人士同時指出,“佔中”後社會和人心的撕裂也需要進一步彌合。“佔中”期間,反對和支持的意見勢不兩立,家人爭執、朋友反目的情況不在少數。“佔中”後,雙方則將“戰場”轉移到網際網路上,經常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唇槍舌戰,輕則因意見不合互相“unfriend”(絕交),重則互相“起底”,在網上披露或泄漏個人資料,並用語言暴力進行人身攻擊。

九龍社團聯會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顏汶羽表示,民主在於互相尊重、和而不同,而“佔中”令香港社會嚴重撕裂、分化,導致整個社會前所未有地充斥著戾氣。如果不加以彌合,香港長遠競爭力必然受損。

旅遊零售持續不振 “佔中”及反水貨客行動難辭其咎

距離“佔中”已時隔一年,但香港旅遊和零售業依然持續不振,呈現疲弱態勢。記者近日在鬧市商圈銅鑼灣一帶看到,不少店舖挂出“租約到期,清倉減價”的橫幅,打出五折甚至是三折的標語來進行促銷。在銅鑼灣地鐵站出口,更是有很多店家在派發傳單,爭相拉客。過往火爆的鐘錶或黃金店舖,也是門可羅雀,一見到顧客進店,便有好幾位店員一起熱情接待。

這種從“高冷”到“親民”的姿態轉變,在本該屬於旅遊旺季的暑期顯得尤為突出。數字顯示,香港錄得近6年來首次旅遊旺季7、8月的按年跌幅。過夜內地旅客大減近15%,零售業總銷售額下跌2.8%。

2015年4月清明小長假期間的尖沙咀星光大道,以往熙熙攘攘的景象不再。圖/新華港澳

業界人士分析認為,旅遊和零售業持續不振,原因雖然包括匯率變動等,但“佔中”和之後一系列的反水貨客行動等因素,難辭其咎。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表示,香港此前發生的不歡迎內地旅客的激烈行動,嚴重影響了香港的好客形象,打擊內地旅客來港意欲,零售業由此受到衝擊。

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胡兆英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也指出,“佔中”之後,香港旅遊業界和特區政府做了一系列工作希望改善旅業頹勢,但連續幾次反內地遊客的不法行為,足以把業界的努力抹殺,也足以毀掉香港“購物天堂”的美譽。

由於內地遊客增幅放緩、租金高企等壓力,香港零售業不得不採取降價、整合、關店等非常措施。位於銅鑼灣核心商區的香港商業地標羅素街,曾問鼎全球商業租金之冠,但其平均租金從去年6月至今年6月已累計下降40%。業內人士認為,香港作為“購物天堂”的吸引力正在減弱,預計第四季度銅鑼灣、尖沙咀、旺角等地鋪租會進一步下降。

對於今年十一的訪港數字,胡兆英並不樂觀。“訪港旅行團預計將同比下跌8%,內地整體訪港遊客預計將同比下跌4%-6%。這個數字很可怕。香港整個零售市場將繼續向下調整,可能在農曆新年前後會觸發中小型零售商大規模的結業潮。”

由多個飲食商會組成的“全港飲食大聯盟”主席陳劍明也表示,餐飲業近期非常蕭條,不少飲食業人士都以今年第四季度生意作去留指標,預計從中秋至年底會有不少店舖結業。

香港各項國際排名走下坡 “社會穩定度”遭質疑

“佔中”之後,香港各項國際排名明顯開始走下坡。今年5月,中國社科院發表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香港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更首度喪失全國第一位的優勢,被內地的深圳超越。

今年8月,經濟學人智庫公佈的全球宜居城市調查報告,香港在全球的排名更大跌15位至第46位,總評分由去年的92分下跌至88.8分。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得分中以“社會穩定性”這項跌幅最大,由95分跌至85分,即短短一年間急降10分。

嶺南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何濼生指出,香港在多個有關營商環境及國際競爭力的排名下跌,可見“佔中”對香港經濟長遠影響已逐漸浮現,尤其是長期違法佔領及相關暴力事件,令外界擔心香港過往廣為人知的法治、和平及包容文化有變,令人憂慮香港的社會治安缺乏保障。

何濼生強調,香港宜居城市排名大跌,這個影響可能最為深遠,因為這將令香港難以吸引外來人才,長遠看會影響香港發展。此外,社會及政局不穩,也會影響外資長遠投資意欲,需要長期努力才有望挽回國際投資者信心。

香港國際排名的下坡趨勢也延伸到教育領域。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今年3月公佈2015年世界大學聲譽排名,香港大學首次跌出前50名,由去年的第43位跌至51至60位檔;香港科技大學則從51至60位檔下滑至71至80位檔;去年位列81至90位檔的香港中文大學,今年更是跌出前100名。

香港教育學院副校長莫家豪說,這一排名是根據學者的印象評分,“佔中”事件的發生可能會令他們覺得香港比不上其他地區穩定,因而影響評分。

國際高等教育諮詢機構(QS)日前公佈的“2015年世界大學排名榜”則顯示,香港大學的排名繼前四年連續下跌之後,今年再跌兩級至第30位。不少學者指出,港大排名下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重政治輕學術”。港大部分學者近年來頻繁捲入政治活動,自然會導致學術氛圍的低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