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當任性的以色列遇到“使壞”的奧巴馬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記者蔣國鵬

**

聯合國安理會12月23日通過第2334號決議,要求以色列停止一切猶太人定居點建設後,惱羞成怒的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指示以色列外交部中止與在表決中投下贊成票的12個安理會成員國的外交工作關系,並暫停以色列外交人員在這些國家的活動。

這12個國家包括: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安哥拉、埃及、日本、新西蘭、塞內加爾、西班牙、烏克蘭、烏拉圭。除未同以色列建交的馬來西亞、委內瑞拉,以及在表決中選擇“棄權”的美國,以色列政府針對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采取了“集體懲罰”措施。

在國際體系內向來特立獨行的以色列,再次讓全世界“領教”了其任性的一面。可以斷定,以色列將一如既往地抵制於己不利的聯合國決議。

而從內塔尼亞胡政府做出如此激烈的反應也不難看出,安理會通過的這個決議確實讓對安全極為敏感的以色列人出離憤怒。

1967年中東戰爭結束至今,在約旦河西岸地區及東耶路撒冷巴勒斯坦被占領土進行的猶太人定居點建設,客觀上成為以色列政府強化國家安全的重要抓手以及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談判的重要籌碼。安理會此番拿猶太人定居點直接“開刀”,自然激怒以色列人。

而更讓內塔尼亞胡政府不滿的是,“特殊盟友”美國竟然在背後捅刀。要知道,自1970年3月首次動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否決權以來,美國將其動用近百次否決權中的三分之一用來在聯合國框架下保護以色列,真算得上是為了小弟兩肋插刀。

但是此次,美國罕見地選擇棄權,“助攻”安理會在36年來首次通過關於猶太人定居點的決議。盡管美方反復強調選擇棄權是因不願看到“兩國方案”被無節制的猶太人定居點建設扼殺,並且美方並未深度參與協議,但是以方認定奧巴馬政府就是協議“幕後主使”。

按照內塔尼亞胡的說法,以方確信奧巴馬政府“啟動、支持、協調並要求”安理會通過這一“可恥的決議”,此舉完全違背了美國不在巴以問題解決方案上“預設條件”的政策。以方將把奧巴馬政府游說相關國家以確保安理會通過決議的證據交給美國下一屆政府。

應該看到,美國此番在安理會表決中“拋棄”以色列,既反映出奧巴馬政府對內塔尼亞胡領導的以色列右翼政府長期阻礙美方促和努力的極度失望和不滿情緒,同時也反映出奧巴馬、內塔尼亞胡主政期間,兩國政府在涉以安全問題上存在深刻的意見分歧和矛盾。

同為2009年上任、2013年連任,奧巴馬和內塔尼亞胡自上台之初便彼此不待見,兩人在事關以色列安全的伊朗核計劃、巴以和平進程問題上對立嚴重,毫不諱言對對方的不滿。受此影響,近八年來,美以關系始終處於一種“貌不合神更離”的非正常狀態。

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

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

奧巴馬政府堅持認為,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在和平與安全中共處,是解決巴以問題唯一可行且有效的途徑。而內塔尼亞胡政府對美方積極推動以“兩國方案”為指導原則的巴以和談毫不領情,對美方在猶太人定居點問題上反復施壓更是極度反感。

奧巴馬在近八年任期內兩度推動巴以雙方直接和談,但是均告失敗,至今難以重啟。以色列政府持續推動猶太人定居點建設被認為是導致和談瀕死的重要因素。目前,約有近70萬人生活在修建於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巴勒斯坦被占領土的猶太人定居點內。

也要看到,唐納德•特朗普在總統選舉中戰勝民主黨人希拉裡•克林頓後,內塔尼亞胡政府以及以色列各界所表現出的“如釋重負”、“欣喜”以及對以美關系將在“特朗普時代”重入正軌的樂觀,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還有不到一個月就將離任的奧巴馬及其民主黨政府。

可以說,不論是否深度參與,奧巴馬政府在任期結束時“助攻”安理會通過關於猶太人定居點的決議,客觀上為以色列套上一副沉重的“道義枷鎖”,迫使以色列領導人不得不顧及相關行為的後果。這或許是“奧巴馬時代”美國政府中東政策為數不多的一個亮點。

盡管還有20多天離任,奧巴馬政府仍有後手用以“教育”氣急敗壞的以色列領導人。明年1月,巴以問題國際會議將在法國巴黎舉行。會議預計出台一系列旨在推動巴以和平進程的措施建議。建議計劃在1月20日即奧巴馬卸任總統之前付諸聯合國安理會表決。

如前所述,奧巴馬政府離任之前在巴以問題上突然發力,支持安理會通過涉以決議,可謂置美以特殊關系於“不顧”,陷內塔尼亞胡政府於“不義”,看似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當是有的放矢、有備而來。此舉以保護和推動和平進程為名,贏得國際社會喝彩。

連日來,在外交上遭遇重大失敗、吃了大虧的內塔尼亞胡政府采取一系列強硬措施,回應安理會通過第2334號決議。然而,為時已晚。縱然以色列領導人可以依舊我行我素,可以指望特朗普出手相助,但是安理會決議這副“道義枷鎖”估計短期內難以摘掉了。

以色列領導人對以美特殊關系牢不可破的迷信,導致其在處理同美國關系以及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時常有任性之舉。然而,這種“島民心態”作用於國家政治生活的行為,不僅透支著美國的信任,也讓以色列在國際體系處於“安全孤島”的局面難現實質性的好轉。

可以預見,特朗普上台後,美以兩國政府定會致力於修復奧巴馬任內持續走低的關系。美國依然是以色列在國際體系內最值得依靠的戰略依靠,以色列也依然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盟友。但是,雙方都需要在修復關系的過程中進行反思和重新定位。

眼界決定世界,心胸決定格局。如果以色列能夠從此次安理會涉以決議案表決被美國“拋棄”事件中吸取教訓,摒棄深受“島民心態”文化影響的思維定式和行為方式,以更開放的視野,更廣闊的胸懷處理國家間關系以及地區和國際事務,則善莫大焉,和平有望。

作者簡介:

作者蔣國鵬,新華社國際部記者,曾常駐耶路撒冷、華盛頓。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

(來源:亞太日報)